郎咸平冷眼看待光伏惨状
2012-11-09 09:53:52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4945
【哔哥哔特导读】有人把中国光伏的困境原因归咎于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根本就是中国光伏企业咎由自取。
摘要: 有人把中国光伏的困境原因归咎于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根本就是中国光伏企业咎由自取。
有人把中国光伏的困境原因归咎于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根本就是中国光伏企业咎由自取。
郎咸平冷眼看待光伏惨状
欧美这么多光伏企业先后倒闭,连曾经傲居世界第一的Q-cells也破产了,而中国的大型光伏企业却一家也没有倒闭,这根本不符合市场固有的逻辑!欧美国家的人,特别是那些倒闭的企业主以及所在企业的员工,更是无法理解。他们发动双反,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欧盟调查从根本上撼动中国光伏市场
欧盟或重创中国太阳能面板制造商。该行业在欧洲的补贴下得以繁荣,并且让欧盟成了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国太阳能面板的大量涌入意味着它们将面临被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命运。为扩大产能而大肆举债的公司如今看起来更加脆弱不堪了。
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都对太阳能给与了慷慨的援助,从而推动了太阳能面板制造商的成长。但援助减少--部分上是因为欧元危机--直接导致了行业的洗牌。比如,4月份申请破产的德国Q-Cells4就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例。
中国生产商的崛起既快且迅猛,让它们成了明显的耙子。2001年,该国制造商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模块占全球总量的1%,到2010年,它们已经抢占了半数全球市场。如今世界前五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有四家、五大太阳能模块制造商中有三家是中国的。在这个行业里,规模至关重要,因此他们相对低廉的成本就成了一个优势。但是地方政府对这个被视为战略性行业的支持也起到了作用。
[#page#]
美国方面已做出反应,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面板施加了30%以上的关税。但来自欧盟的关税威胁带来的损害会更大:欧洲占了整个太阳能行业出口的60%。不仅如此,欧盟的调查不仅涉及已完工模块,甚至包括元件组成部分。
在欧盟最终在五月份得出调查结论之前,不确定性已经让重度负债的中国生产商不堪其苦了。消息传出后,尚德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跌至新低点。尚德今年净亏损面预计仍将扩大,而来年还要勉力偿付5.41亿美元的债券。就连中国的银行可能也不愿意再将他们的债务展期了。
也许最终中国市场能够担负起这一重压。中国全球贸易的一份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本土销量或占到全球的19%,而2011年该比例只有7%。然而,不是所有玩家都能够存活到那一天。对部分生产商而言,欧洲的关税恐怕已经是最后一根稻草了。
光伏巨头纷纷裁员 行业整合迫在眉睫
9月12日,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发布公告,表示为节约成本,正在实施精简机构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将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两条业务线分开,规模维持在最小单位。同时,将实施包括裁员在内的一系列节约运营费用的措施。
天合光能媒体公关负责人对表示,因为公司CEO高纪凡正在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不方便就此事接受采访。她同时表示,目前情况以公告为准,如有进一步的消息,公司将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
事实上,对于行业正处于寒冬之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裁员已不是什么新闻。
自去年美国对华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以来,围绕着各家光伏巨头,裁员的话题不断传出。今年5月1日,江西赛维LDK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曾披露,“自2011年底以来,公司原为19195名的员工队伍已裁减了5554名”,相比较去年7月用工高峰期的2.8万人,最近一年时间里,这家中国光伏行业负债率最高的巨头已裁员超过三分之一。而刚刚经历反担保骗局的尚德电力,裁员的传闻也始终不绝于耳。
9月6日,随着欧盟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内外交困的光伏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随着光伏巨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企业结构有待调整,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各光伏巨头裁员不可避免。
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对光伏行业来说,欧洲无疑是目前最主要的市场,在全球光伏市场份额中占比高达70%,加上美国,全球超过80%的光伏市场已经对中国光伏企业关上了大门。对于超过九成产品用于出口,且原本就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除减产过冬外,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显得格外急迫。
· 萧函认为,企业加快国内光伏市场开发步伐是明智之选,通过上马光伏发电站项目、提高科技研发投入是当务之急,企业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喘息之机”。不过,他同时指出,虽然为鼓励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工信部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装机容量目标由21GW上调到了40GW,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page#]
《规划》中提到:“推动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集约化开发经营,支持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改造生产经营不佳的光伏企业。”
而自美国双反调查以来,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行业整合势在必行。但时至今日,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光伏企业尚未出现能影响到行业格局的整合案例,光伏巨头们依然各自在困境下苦苦支撑。
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帅在其研报中指出,虽然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并未立案,但其反倾销调查范围与美国相比,在电池片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硅片、晶体硅组件等产品,假如最终裁决倾销行为成立并征收惩罚性关税,由于国内光伏组件类企业对欧盟出口超过总销售额的六成,若税率水平与美国相当,则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大大超过美国双反。
萧函预计,行业洗牌或在下半年逐渐上演,结构整合是大势所趋。
对于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裁员、减产仅是权宜之计。《规划》指出,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自身生产工艺和研发实力,降低产品成本才是摆在面前的主要任务。
拯救光伏产业从让企业破产开始
中国光伏企业真正的挑战并不是反倾销案,甚至也不是很多专家所说的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尽管这个问题也很严重,真正的问题是在企业预算软约束下价格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兜底,尽管光伏产业已经是全行业亏损,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却没有一家企业倒闭,甚至还出现了政府财政为企业埋单的怪事。
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美的反倾销只是让光伏企业的危机提早到来而已。只有当光伏企业开始破产时,市场才开始竞争———以前的市场,只不过是市场在竞争补贴。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继3月份美国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惩罚性反倾销关税后,中国光伏产业海外市场上传来的另一个噩耗。
为何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单从法律而言,是其指称中国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欧洲竞争对手以此为理由来寻求政府保护。但是用这个解释还很不够,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为何在两年或者三年前并没有这样的调查?而且从更广的视野来说,更低的价格有利于欧洲的用户,甚至可以说是有利于整个欧洲,那为何欧盟还是要发起反倾销调查?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恐怕是真正的原因,企业对中国低成本产品的恐惧、民众对失业的恐惧和政客们对选民的承诺等一系列因素,最终促成了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调查。
那么,如何应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拯救危机中的中国光伏产业?法律上积极应对当然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但是仅凭法律上的应对就能够让中国光伏企业走出目前的危机吗?恐怕很难。
让我们先了解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形势吧。2008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光伏企业产能占全球的30%;在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50%;在2012年更是达到了63%。那么,这么多的产品都是哪里在消费呢?答案是欧美市场。据统计,2010年96%的光伏产品出口,2011年则是88%的产品出口。绝大多数产品都出口国外,导致国外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国内光伏企业就花容失色。
因为经济形势的缘故,近年来欧盟各国普遍减少了对光伏用户的补贴,随之受到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光伏企业———没有了政府对用户的财政补贴,消费者自己购买太阳能产品就显得不那么划算,整个市场的容量立即减少。为了在这个市场中还能立足,光伏企业只好祭出价格战这个利器:2010年硅片价格在26-30元之间,现在不足10元;2010年电池1块多钱一瓦,现在不足5毛一瓦。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国内光伏企业的经营收益明显恶化。
[#page#]
从上市公司半年报结果就可看出,国内上市光伏行业的整体净利润率为0.6%,近九成公司中期业绩出现同比下滑。另外据W ind资讯,78家光伏产业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62家公司中报披露的净利润同比下跌。另据财报显示,2011年度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全部亏损。
这种全行业亏损的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很多人解释是因为无需竞争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这个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成立,但是如果仔细推敲,这个解释并不成立。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行业来说,竞争只会导致企业优胜劣汰,但现在的问题是光伏企业属于全行业亏损。问题出在哪里?恐怕要出在不恰当的产业政策上。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因为优先扶持发展,所以光伏产业也就有了各项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银行信贷等方面都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吸引了过多的资本投入这个行业,原本供不应求的市场因为在短时间内增加的企业而迅速出现了产能过剩。
更为恶劣的是,即便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全行业亏损,还没有企业因此而倒闭,不少地方政府积极为企业筹措资金,江西省新余市政府甚至以地方财政为江西赛维偿还信托贷款。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去年曾发生过在一个月内有三家标杆性光伏企业连续倒闭。2011年9月1日,曾被寄予厚望的硅谷太阳能新星Solyndra宣布申请破产保护,1100名员工遭解雇。在此之前,两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 att分别于8月15日和19日相继申请破产保护。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是最为正常不过的现象,投资者正是通过破产释放的信号将资源配置到其它更好的行业中去,从而避免了再次的浪费。
也正是如此,中国光伏企业真正的挑战并不是反倾销案,甚至也不是很多专家所说的过度依赖出口市场问题——尽管这个问题也很严重,真正的问题是在企业预算软约束下价格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兜底,使得优秀的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尽管光伏产业已经是全行业亏损,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却没有一家企业倒闭,甚至却出现了政府财政为企业埋单的怪事,这实在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那么如何走出这一怪圈?取消政府托底,让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竞争,从而将那些在技术和成本上有优势的企业遴选出来,这可能是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一步。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美的反倾销只是让光伏企业的危机提早到来而已。只有当光伏企业开始破产时,市场才开始竞争———以前的市场,只不过是市场在竞争补贴。
中国光伏企业别把注意力都放到贸易战上
最近,中国光伏产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国际市场严重打击,整个行业几乎陷于濒临崩溃的绝境之中。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和征收31%~250%的反倾销关税。让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一次让人心悸的劫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票全线暴跌,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前不久,德国的光伏企业又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出口欧盟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几百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近六成以上是进入欧盟。一旦欧盟的市场大门关闭,将给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更加致命的打击。中国大型光伏企业顿时风声鹤唳,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一片哀鸣。
拯救中国光伏绝不能就事论事,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与欧美国家打光伏贸易战上。
[#page#]
中国作为一个对国际市场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只靠以牙还牙的贸易战方式挽救危机。光伏产业走出危局的根本出路就是控制产品的出口,扭转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光伏产品市场上恶性竞争的被动局面。为此,必须尽快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一旦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大幅启动,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品供需矛盾也将得到缓解,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光伏贸易战也将更加主动、胜券在握。
如何让中国光伏产业走出绝境,已成为中国发展新兴产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经济日报组成调研组深入国内各大光伏企业探访问题根源。经调查发现,中国庞大的光伏生产能力98%用于供应海外市场,特别是供应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欧盟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中国光伏产业产品销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已达30GW,而未来几年欧美光伏发电装机量需求预计只有20GW,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即便没有欧美国家的反倾销限制,预计国内被淘汰出局的光伏企业也将超过30%。如果不能有效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一旦欧盟反倾销定案,中国光伏产业将会惨遭涂炭、一地狼藉。
事实上,中国通过大幅启动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电力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具备。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电力,逐步改善我国的电力能源结构,是“十二五”确定的国家能源战略。经过严峻的市场历练,中国光伏产品的性价比已经达到适于国内推广应用的技术经济水平。
过去十年,国产光伏发电组件产品从原来的每瓦6美元降到目前的1美元以下。光伏发电成本从每度电1美元降到每度电1元人民币。大幅度提升光伏发电在中国电力能源中的比重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祸兮福之所倚,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危机,实际上也将成为中国加速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战略良机。
只要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稍加推动,光伏发电这种清洁能源电力在中国广泛应用将由理想变为现实。目前,中国的光伏发电在整个电力能源体系中所占比重可谓微乎其微,在国内发展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必将推动我国的电力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施企业和社区阶梯电价、征收电煤碳税和低碳电价、鼓励新能源电力企业投资和金融、鼓励国有能源企业参与光伏电力投资、加大国家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并网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加速国内新能源电力市场开发进程。
如何拯救中国光伏产业,是我国发展新兴产业遇到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新生经济课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会受到原有利益集团和经济体制的排斥和阻碍。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电力同样不会一帆风顺。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光伏贸易大战把中国光伏产业和中国光伏市场问题变成了一个全球瞩目的财经焦点。危在旦夕的中国光伏产业呼唤电力经济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只有加速启动国内新能源电力市场,才能让中国的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得以蓬勃发展。
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无异于玩火自焚
默克尔走了,达沃斯来了。无论如何,其中一个不变的主题仍是欧盟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贸易保护日益加剧。9月6日欧盟委员会应允了德国企业SolarWorld公司的申诉,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该案涉及金额200多亿美元,是中欧迄今最大的贸易纠纷案,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贸易争端。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欧盟航空碳税,到此次欧盟对华双反立案,欧盟实际上已经对华贸易开战。笔者认为这其实是“饮鸩止渴”之举。
[#page#]
首先,欧债危机的持久发酵才是欧盟走向贸易保护的根源。欧元近期一直处于颓势,数月破8,7日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也才8.0105,使世界投资者对欧盟信心持续不足。尽管欧洲央行降息,但颓势非但没有转好,反而愈演愈烈。欧元的持续走低以及欧债危机的悬而未决,使欧盟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增高贸易壁垒。在笔者看来,对华光伏双反只是一个开端,倘若欧债危机久不探底,欧盟对华将开展更大规模的贸易战。
其次,欧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是欧盟走向贸易保护的导火索。中国光伏电池在价格和技术上均具有竞争力,原因不但在于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的进口价格由2008年最高的近30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不到30美元/公斤,关键还在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在技术上已与欧盟齐平或超越,同时提高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欧盟的双反立案认为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存在倾销,显然是没有依据的。欧企的不景气根源在于欧债危机久而未决,以及欧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当然,此次立案也不排除德国大选以此拉拢企业主选票的政治作秀之嫌。
那么,欧盟的贸易保护又有哪些影响?笔者认为欧盟的做法是短视的行为,可以说“害人害己”,与“饮鸩止渴”无异。这不但损及中方,而且严重减缓了中欧贸易的增长,同时也殃及欧方自身。
一、毋庸置疑,欧盟的贸易保护最大的受害者是中方企业。与欧盟相关的中国企业已身受重创,更不用说双反立案即将给中国光伏产业或带来的“灭顶之灾”。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中国光伏产品60%以上输往欧洲市场。以2011年为例,中国就有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光该双反案就牵涉国内数百家企业,可以想象一旦欧盟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批企业将破产,约30万人将失业,更不用说还会造成3,5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二、欧盟的贸易保护对中欧贸易也极为不利。其实,欧盟贸易保护的不良后果早已显现出来,中欧双边贸易增长明显减缓。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2,208.2亿美元,增长仅为1.3%,与此同时,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幅为7.7%,可见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贸易是双方的,中欧贸易状况不容乐观,而这对双方都不利。
三、那么欧盟是获利者吗?非也,欧盟的贸易保护对欧方自身也不利。首先,中国光伏产品出货量已占全球一半之强,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欧盟企业在短期和中期均无力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如果对华反倾销成立,欧盟将拒中国光伏产品于门外,欧盟的光伏业将着实遭受一次“海啸”。其次,中欧在该行业之间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各种利益盘根错节,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双方已经形成“寄生关系”。具体而言,殃及的是该产业链上的欧洲多晶硅企业、生产光伏电池材料和设备的企业,它们将失去最大的客户;而由于不再有低价的中国光伏组件,电站运营商的投资积极性也将锐减,进而引发电站建设成本攀升、收益跳楼。再次是就业,尽管双反对相关的小部分德国企业有利,但对欧盟的整体企业就业很可能是有减无增。欧盟目前有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与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供货需求的太阳能产业相关,可以想象双反将引起何种社会后果。
[#page#]
总之,欧盟的贸易保护是一种极为短视的行为。此次的光伏立案貌似“呵护”欧盟企业,实则生硬地将欧企置于违背经济运行规律的国家保护状态之下,进而导致这些欧企的竞争力进一步衰退。因此,从中长期而言,欧委会是“害了”欧企。这就如同欧洲青蛙遇到了中国青蛙的挑战,现在欧委会的做法是将欧洲青蛙围赶在一个深井里加以呵护,但岂知长此以往,欧洲青蛙就真地变成“井底之蛙”了。
美国对华反倾销还没消停,欧盟又挑起战火,真是雪上加霜。美国商务部5月已裁定中国太阳能产品存在大幅倾销,将实施高额的关税惩罚。尽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10月3日举行听证会,但美国的光伏市场的丧失,如果只是从经贸层面看,应已回天无力。当前,中国光伏企业可谓面临欧美的双面夹击,前有美洲豹,后有欧洲犬。
面对欧盟此次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应该迎头而上。除了外交手段之外,针对欧盟的产品中国也要积极实施双反。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约同于去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额,那么,中国为何不从欧盟的整车下手?众多的欧企早就在中国实现过半的营业额了,因而其它双反“垛口”的选取易如反掌。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已向中国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就是一个极佳的示范。
面对欧债危机,面对欧企的不景气,欧盟要做的不是抡起保护主义的大棒,而是要从宏观层面尽快全力着手南欧诸国的债务与银行危机的解决,进而解围欧债危机,为欧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促使欧企提高核心竞争力,回避不是办法。
对此次光伏双反立案,欧盟分别有9、15个月期限作出初裁和终裁,欧委会应该在这个期间加以审慎权衡,切不可念德国小部分企业主之私利而置中欧贸易之大局于不顾,到时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就麻烦大了。欧盟至今仍深陷欧债危机的泥潭而不可拔,欧盟离不开中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4年已临近尾声,前三季度,29家连接器上市企业业绩如何?通讯、光伏、储能等器热门领域,连接器行业总体趋势相较上一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近日,SolarEdge推出了新的TerraMax微型逆变器,用于中小型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安装,效率高达99%,可实现200%的直流过载,并具有集成的夜间PID整流器,还可与其H1300功率优化器配套使用。
近日,一场电感变压器产业链企业供需交流会在苏州太湖万丽酒店成功举办,赢得了电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感变压器等产业链企业的广泛赞誉。
至暗时刻是否已经过去?光伏行业的内卷还要持续多久?磁性元件企业又该如何破局?这篇文章通通为你解答!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759号)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有关部署。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