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盘整期 LED再掀价格战
2012-12-24 11:05:38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663
摘要: 对付因产能过剩导致的高库存,“价格战”成了一种最直接的“促销”手段。眼下,LED生产企业,已全面进入“盘整期”,为了在年底回笼资金,不少企业又开始疯狂甩卖库存。
对付因产能过剩导致的高库存,“价格战”成了一种最直接的“促销”手段。眼下,LED生产企业,已全面进入“盘整期”,为了在年底回笼资金,不少企业又开始疯狂甩卖库存。
[现状]
今年进入深度“盘整期”
厦门一家LED生产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因经济不景气,库存高压,他们企业最近的开工率也受到明显影响,“总是开开停停,但又不能关掉”。
昨天,在该公司位于同安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几十台机器,大约不足70%仍在运行。车间内,23岁的工人衅告诉记者,从去年以来,厂里的生意就不好,很多货还没卖出去,“而园区内的其他相关企业,生意也是同样惨淡”。
记者从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获悉,当前,厦门共有200多家LED生产制造企业。“经历了前两年的高速发展期,从去年开始,这一行业就开始进入‘盘整期’。”
据悉,受波及的企业大多只从事简单的产品组装,没有自己的专利与技术,大多是这两年跟风做起来的。
[应对]
为回笼资金,甩卖库存
据统计,LED 上游衬底和芯片价格相比年初下降了三分之一有余,导致上游的利润被严重压缩。
“销售不出去的产品,一般会在年底甩货。”厦门通士达市场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从上游产业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LED上游的显示屏芯片,降幅最高已达50%以上。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此类芯片的年平均降幅达到10%到20%。
据业内人士透露,三安光电每个季度会清理一次库存,销售价格比正常售价要低很多,一般是市场价格的三折。
厦门冠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下游企业要购买芯片时,首先往往不问产品性能,而是把重点放在价格上。“当价格越压越低时,越来越多LED芯片生产商,也将陷入亏本经营的境地。”
[市场]
LED零售产品降价明显
伴随着上游芯片价格的急速下降,下游产品的售价也跟着下调。通士达一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厂家销售的民用LED灯,通常是过一个季度就下调一次价格,每次调价的幅度都在3%--5%。
厦门一家知名LED生产商刘先生告诉记者,一个7W的灯泡,去年可以卖40--50元,而今年只能卖二十几元,一些小厂的产品12元--13元就能成交。
据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回笼资金,也会以低于市场价的售价甩卖成品。“譬如一款3瓦的LED天花灯,其正常成本价是13元,出厂价是16元以上,但有的经销商会卖到10元甚至更低。”刘先生说。此外,记者还调查发现,一些LED电视售价,也开始跟着下降。譬如一款32?的LED电视,售价就从此前的2000元下降到1500元。
厦门光电子协会相关人士提醒,LED产品降价了,对于消费者而言确实是件好事,因为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产品,但是,目前LED市场比较混乱,有的靠“价格战”获取市场,其产品并不一定能保证品质,而且品牌也比较杂乱,市民在购买时务必擦亮双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储能产业尚未起飞,就遭遇了产能过剩、企业价格战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储能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由于动力和储能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电芯厂商减缓了原料采购节奏。尽管2023年中国锂电池产业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和爬坡,但产能过剩可能将延续至2024年,预计明年中国动力电芯价格仍将缓慢下滑。
光伏市场持续的扩产引发行业的担忧,在市场自由竞争下,产能过剩很难避免,对企业来说,该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引发的忧患?
当前硅料产能缺口到底有多大?硅料未来市场需求有多少?硅料扩产是否真的会引发产能过剩?
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以及互联网新贵企业的冲击下,任何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大大缩短,使得传统工业要向快速化、小批量、附加值、定制化的方向生产。
我国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趋势,培养起了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产业链,应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局势,确实沒有解决方案了么?柏铭高新科技觉得,方法還是有的,那便是扩展新兴经济体。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