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 “破产潮”临近
2013-05-15 10:11:29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2674
【哔哥哔特导读】目前硅料价格已让多数多晶硅厂商无法盈利,国内多晶硅厂商一季度出货量不足1万吨,同比下降50%以上。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处于观望状态的部分维持生产的厂商也将停产甚至破产。
摘要: 目前硅料价格已让多数多晶硅厂商无法盈利,国内多晶硅厂商一季度出货量不足1万吨,同比下降50%以上。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处于观望状态的部分维持生产的厂商也将停产甚至破产。
近两年来,由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自身存在多种结构性矛盾,加之外部发展环境恶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 “破产潮”临近
产能利用率不足40%
2012年,受下游光伏市场疲软影响,国内外多晶硅产业持续低位运行,全年总产量6.4万吨,比2011年的8.4万吨下滑23.8%。国内企业竞争能力明显不足,2012年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总量约14.5万吨,同2011年基本持平;多晶硅2012年进口总量8.28万吨,比2011年的6.46万吨增长28%,多晶硅市场大半被国外企业所蚕食,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降至近4年来最低。国内企业大面积停产,企业普遍亏损,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40%。
从企业发展情况看,我国有3家多晶硅企业的产能超过1万吨。其中,江苏中能产能6.5万吨,产量3.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61%,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亚洲硅业产量均在4000吨左右。这4家多晶硅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近60%,产量则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2%。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差别巨大,产业呈现结构性过剩。我国多晶硅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生产成本在120元/千克以内的企业有一两家,产能占总产能的40%;成本120元~180元/千克的企业有8~12家,总产能占比约为30%;其余数量上占70%的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在180元/千克以上,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仍在200~300元/千克之间。而从产能分布统计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在3000吨/年含3000吨年以内的企业数量约占60%,产能占比18%;5000吨/年以上的企业数量约占20%,产能占比70%。数量上,我国多晶硅企业仍以小企业为主。
“破产潮”隐忧初现
受2012年光伏全行业寒冬影响,“重灾区”上游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2012年底多晶硅报价一度跌至12.5万元/吨。全国大多数的多晶硅企业停产。
[#page#]
201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突现上涨态势。截至2月底,国内多晶硅价格上涨至13.8万元/吨,3月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截至3月底价格突破14万元/吨,最高达到14.28万元/吨。今年前三个月涨幅较去年底已近15%。但价格上涨并未激活行业整体景气度。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国内维持运转的多晶硅企业近8家左右,目前已减至4家,且均为一线大厂。
从4月初开始,多晶硅料价格逐渐回落,平均价格降至13.7万元/吨。对外“双反”预期利好效应开始衰减,来自美、欧、韩的进口多晶硅也加速呈现量增价跌的势头。由于中国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推迟到6月底,将视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初裁情况而定,双反带来的涨价预期大大减弱,海外多晶硅倾销仍将延续,预计二季度多晶硅价格将进一步下降。而目前硅料价格已让多数多晶硅厂商无法盈利,国内多晶硅厂商一季度出货量不足1万吨,同比下降50%以上。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处于观望状态的部分维持生产的厂商也将停产甚至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1月31日,江苏阳光公告,宁夏硅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并已资不抵债,为此向宁夏当地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加之日前,尚德破产重组。业内担忧,多晶硅行业或由“停产潮”转至“破产潮”。
政策引导促进产业整合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但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多晶硅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建成,通过兼并整合的方式很难起到规模经济或达到互补的效果,“与其兼并不如新建”是行业的共识。因此,多晶硅行业结构调整的退出机制很难建立,“破产”则成为经营困难的多晶硅企业的唯一退出途径。在当前产能相对过剩矛盾的催化下,我国多晶硅行业结构整合逐步走向深入。小企业出局,大型企业则继续通过扩大规模、技改提升技术,走集中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要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求得生存,首先最根本的是提高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重点加强企业的系统集成、能耗综合利用、低电耗还原、副产物综合利用、硅烷法、流化床法等装置及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相关设备和配套材料的国产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核心,加快技术升级;其次,推进产业的合理布局,鼓励企业向能源成本低廉地区转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向下游产业链延伸,降低经营风险。
值得欣喜的是,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相关人士表示,近期,工信部正在统筹考虑光伏产业面临问题及相关体制弊端,拟通过加快建立光伏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发布《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和相关管理办法,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产业集中度,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地区性盲目投资,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资金、技术、品牌等开展兼并重组,逐步形成产业集中发展优势;通过电子发展基金、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等多种手段,持续支持高效率晶硅电池、自给式光伏系统等光伏产业相关工艺改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有效提高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开展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建立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一系列措施,强化光伏行业管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光伏行业标准体系,加强相关组织建设等,推动光伏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应集结各方力量,通过政策的积极引导及多晶硅光伏产业各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及行业企业统筹资源、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长久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年来,光伏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维度。SolarPower Europe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39GW,占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的三分之二。国家能源局也宣称,2022年我国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达25.87GW,同比增长236.7%;2023年一季度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9.21GW,刷新了年度记录。
光伏市场持续的扩产引发行业的担忧,在市场自由竞争下,产能过剩很难避免,对企业来说,该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引发的忧患?
双碳计划推动下,光伏市场越来越发达,光伏逆变器市场也逐渐扩大。功率器件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国产替代率不足15%,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功率器件还存在哪些技术挑战?
近日,横店东磁注资1亿元,设立四川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拓光伏市场。
磁性元器件在光伏中的损耗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光伏企业该如何降低损耗呢?
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推进,光伏市场迎来新的增值点——“光伏屋顶”。这将对连接器行业提出那些要求呢?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