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自我改造对抗欧盟
2013-06-14 10:19:47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3151
【哔哥哔特导读】为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光伏产业优化分工,6月5日,英利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1亿美元的协议,目的是借此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双方将在先进光伏材料、光伏电站建设、太阳能开发利用以及解决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摘要: 为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光伏产业优化分工,6月5日,英利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1亿美元的协议,目的是借此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双方将在先进光伏材料、光伏电站建设、太阳能开发利用以及解决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为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光伏产业优化分工,6月5日,英利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1亿美元的协议,目的是借此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双方将在先进光伏材料、光伏电站建设、太阳能开发利用以及解决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为了这份协议,苗连生带着他的“兵”,已经奋战了近一年半的时间。
苗连生做过15年的军人,这应该是他在公司内部参照了一些军事化管理模式的根源。但就在与杜邦签约的前一个晚上,苗连生与他创办的英利遭遇了欧洲人的阻击。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的初裁结果出台,从6月6日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8月6日后税率为37.3%到67.9%,平均值为47.6%。继美国之后,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蔓延到了光伏行业。英利集团中很多人和苗连生一样,在辗转反侧中,度过了一个令人忧虑的夜晚。
这样的变故并没有打乱英利集团的固有节奏。清早7点,英利集团照常组织员工晨练,随后开始筹备与杜邦公司的签约仪式,厂区内部井然有序,与平日相比,别无二致。
但英利集团内部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轻松,英利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英利绿色能源公司的法务总监樊振华无疑是一个大忙人。6月5日上午,樊振华紧急从保定赶往北京,参加代表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谈判的中国机电商会的内部会议,中午便要赶赴商务部,下午16时,他还要与英利在欧洲的分公司代表会面。傍晚时分,樊振华接受了腾讯财经在内的少数几家媒体的采访,6月6日一早,他迅速赶回河北,参加河北地方政府的会议。这一系列的活动无疑都是英利在为可能到来的反倾销税,做着必要的准备。
按照英利绿色能源公司的首席战略官王亦逾的说法,英利集团在过去两年里,就一直在做着应对外国潜在贸易壁垒的准备。他对腾讯财经表示,2013年英利针对欧盟的出货量在总量中的占比,将从2012年的62%下降到40%,日本、墨西哥、东南亚、东欧将是英利未来重点开拓的市场。
对苗连生来说,中欧贸易战是另一个战场。练兵多日,如今用兵之时到了。在英利周围,其他的光伏企业也在为应对欧盟的贸易壁垒殚精竭虑,反击战已经打响。
豪赌欧美市场
早在2010年,英利集团就意识到了行业发展面临的险境,产能过剩、投资过热、过于依赖外需,其中每一条都能危机到行业的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000兆瓦;2010年产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2011年,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近80%。而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美国、欧洲的光伏市场都面临着需求缩减。从2010年起,英利就对外宣布,开始准备“棉袄”,迎接冬季的到来。
英利集团选择一边开拓新的市场,一边继续深挖欧美市场。对于后面一个选项,英利试图以深受欧美国家喜爱的足球运动,作为切入口。
2010年,英利成为南非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同时也是首家赞助该赛事的中国企业。与国际足联签约当天,一直喜欢穿英利集团制式服装的苗连生,也少见地穿上了西服。据非官方渠道猜测,仅前期投入,英利就至少付出了8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4亿元。公开信息显示,英利绿色能源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英利赞助南非世界杯的花费是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一。
有报道称,英利在南非世界杯的后期宣传花费同样耗资甚巨。当时英利90%的订单来自海外,其中来自欧美的需求最大。而从历年世界杯的参赛队伍分布来看,欧美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分析人士认为,英利在南非世界杯上堪称豪赌的举动,欲向欧美市场展示自己品牌的意图明显。
英利的豪赌无疑令欧美市场影响深刻,但这并不能阻止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设施贸易壁垒。
[#page#]
2011年,美国率先发难。当年10月,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联合宣称,中国75家光伏企业得到了中国政府补贴。同时,在美国业务比重较高的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提出,中国光伏品的倾销幅度达49.88%~249.96%。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的困境继续发酵,中国光伏产业忽视需求、高速扩张的恶果开始显现。2011年,英利绿色能源出现了32亿元的净亏损,不仅是英利,尚德、赛维等光伏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更坏的消息来自于2012年底,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终裁结果公布,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
而此时,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也开始启动。
欧盟宣战始末
2012年7月,Solarworld向欧盟起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警告欧盟,如果不制裁中国光伏企业,欧洲光伏企业将大面积倒闭。
为应对来自欧盟的调查,英利等一大批中国光伏企业参与到了由行业协会组织的应辩活动中。各家公司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倾销行为。企业引用WTO的条款,结合自己的成本构成来举证。
2012年9月,中国商务部派出代表赴欧盟,就中国光伏“反倾销”案进行磋商。11月谈判破裂。行业协会迅速将中国光伏企业的应辩文件邮寄给了欧盟委员会,不久之后,欧盟向中国派出了核查官,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此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光伏企业的英利,毫无疑问是抽样企业之一
樊振华是英利派出接待欧盟核查官的负责人。他对腾讯财经表示,欧盟核查官的主要工作是,审核中国光伏企业上交给欧盟的应辩材料的原件,以及原始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来源。同时他们也会调查企业的上下游公司,以及与中国光伏企业相关联的欧盟国家企业。核查人员均有着深厚的会计功底。
在欧盟核查官在英利实地调查过程中,英利的法律事务部、生产、销售、会计等一系列部门,都被要求协助调查。英利全力配合调查的态度,最终得到了欧盟的认可,但欧盟并没有因此放弃征收“反倾销”税,而是给予了英利最“优惠”的税率。王亦逾对腾讯财经证实,如欧盟继续维持初裁结果,8月6日后,英利的税率是37.3%,恰是税率区间的下限。
即便有此优惠,英利仍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应该有“不公平”的税率限制。樊振华对腾讯财经表示,根据欧盟相关法律法规,欧委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双反调查的初裁阶段,成员国的意见仅是建议性的。即使大部分成员国反对实施惩罚性关税措施,欧委会也可以做出初裁的决定。当然这其中可能也存在个别官员借此提高政治声望等目的,对比英利不便做评论。
英利的自我改造
在欧盟出台初裁结果后。英利迅速与行业协会联系,准备继续应辩。同时英利也做着最坏打算,最可靠的方式无疑是改变自己。
王亦逾对记者表示,应对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加强新市场的开拓,最近两到三年,英利的这一工作就没停过,日本目前需求的增长旺盛,同时墨西哥、东欧、东南亚都是准备重点开拓的区域,并且寻找国内需求,也是正在尝试的方向;二是在在未来的税率水平下,寻找能够匹配的下游客户,经测算37.3%的税率水平下,在欧盟国家仍能保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三是谨慎规避贸易壁垒,比如在一些不受贸易限制的地方建厂。
[#page#]
据王亦逾介绍,2012年英利在欧盟销售收入占比约为62%。经过对市场的综合判断,2013年全年针对欧盟的出货量指引约占全年的总出货量的40%。其中一季度占比约53%,预计二季度占比约35%,甚至到30%都是有可能的。
“公司还在寻求制作硬件的同时,提供方案解决服务,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王亦逾说。
樊振华对记者表示,自欧美双反案启动以来,英利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进行内部挖潜、技术创新、调整市场策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此外,公司贯彻实施“一站式”和“334”战略,即30%大型地面项目、30%屋顶项目和40%独立系统,提高对上游资源控制和下游渠道的整合力度。
很显然,英利并没有放弃欧盟市场,但他们正在减少对欧美需求的依赖。
对于欧盟终裁可能出现的结果,王亦逾表示不愿评价。不过英利通过官方渠道发给腾讯财经的一份文件显露了他们的态度。
英利称,任何水平的惩罚性关税,不仅会对中国光伏企业产生影响,还将推高欧洲光伏应用的成本,阻碍光伏应用在欧洲的发展。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创新等降低成本,在国际国内市场赢得了客户的支持与信赖。英利也希望欧委会能够正视大部分成员国的反对意见,正视惩罚性关税的负面影响,妥善处理此案。
一位接近英利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欧盟改变裁决的可能性不大,但欧盟此举却是损人不利己。据其分析,当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关上大门时,中国企业无疑会减少从欧盟进口硅料的数量。再加上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欧盟最终也将损失严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面对光伏寒冬,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却说,遭遇寒冬也不是坏事,何况光伏寒冬已经过去。
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表示:“我们很高兴又一个季度出货量超过预期,并且毛利率有所提高,我们相信,这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全球光伏市场的领导地位。我们强劲的出货量主要由强大的欧洲和美国市场支持,并且日本等新市场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在光伏大船上,嘈杂无序的状态将随着一批人的落水而改变,同时,由于船票昂贵,旅途艰辛,船下的人也不会贸然购票上船。”这是苗连生对当前光伏产业形势的判断。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轻资产扩张和提高规模化经济效益,这是英利应对光伏寒冬的“绝招”,也是新产业形势下的利润增长点。
危机面前暴露出的问题比危机本身更值得关注,苗连生静下心来反省管理,带领英利走在奋力止损的前线。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就说明核心竞争力,中国光伏产品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就说明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闹得很欢,恰恰说明中国的竞争力。
2012年,英利集团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2.2吉瓦,同比增长40%,跃居全球第一。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是如何看待光伏产业的明天的呢?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