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扶持偏离 产业或再次“疯狂”
2013-07-24 10:27:16 来源:新产业 点击:2237
摘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借此来形容我国政府和光伏产业间的关系,应该是再恰当不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借此来形容我国政府和光伏产业间的关系,应该是再恰当不过。
十年前,在政府拔苗助长式的盲目扶持下,整个光伏行业疯狂地扩张。一时间,全国各地各种“太阳城”和“光伏园”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也正是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如今的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超过八成以上的企业都陷入了亏损的困境。
直至不久前欧盟对华“双反”出台,中国政府开始了理性思考自己的角色扮演,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国际和国内做了很多关键性工作,不仅让欧盟看到了新一届政府成熟与强硬的外交态度,也让国内企业看到了政府对光伏产业力挺的决心和重视程度。
然而,光伏产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却依然没能得到解决。众所周知,光伏产业所存在的核心问题,乃是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而此次“国六条”的推出,仅仅是将扶持的对象,从上游开始转向下游,同样没能逃开以往“政策干预”的道路。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认为,国家对待政策的态度,应做到循序渐进、把握节奏,否则光伏产业很可能又会重复以往的疯狂。
治小病得大病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国家在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4万亿、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手笔之大令人侧目。
从经济学上来说,这种扶持政策的推出,是建立在“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进而刺激经济,维持社会繁荣”的基础上,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经典理论。
然而这种依赖政策导向等“外在力量”的纠正,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刺激市场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却让市场本身出现了更多、更大的问题,如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产能过剩等,皆由此而来。
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倡导实行奥地利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的手段,是谋取特殊利益者的借口,并破坏了社会合作关系。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便是这一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政府喜欢控制资源,若市场出现问题,政府便会用更多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尤其是政府看问题经常比较短视化,更喜欢用一种短期的刺激政策,来解决经济箫条、失业率增加等问题。
这样的“短视”政策扶持所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将小毛病在政策刺激的掩盖下,变成更大的问题。
如今光伏所面临的尴尬困境,正是由此而来。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许多政策都是错误的决定。
在张维迎来看,一个产业因政策错误会导致产能过剩,政府每一次错误导致的问题,又变成下一步继续干预的理由。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某个行业,若是没有政策的调控,也许本身就会走向产能过剩,但至少不会像光伏产业这样,在短期内就形成这么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重振光伏产业,既要稳住国际市场,更要启动国内市场。不可否认,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上,越来越成熟,在国内做出的一系列举动也同样让人欣喜。
然而,从这份纲领性文件中不难看出,国家将此次政策扶持的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二是扶持光伏产业链下游为主线,进而起到拉动整个光伏行业的作用。政策“短视”的问题依然存在,光伏产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没能得到解决。
6月7日,李克强总理专程前往河北考察光伏企业,为遭遇困难的中国光伏企业加油鼓劲。同时表示,国家已经制定了促进光伏发电的政策,包括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家庭使用光伏发电装置,给光伏发电电量补贴、税收优惠,电网为光伏发电并网提供便利等。这意味着,新一届政府不仅有宏观政策,更有具体对策,无疑为中国光伏业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果不其然,在短短的一周后,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拟推电价支持、电网建设和银行解决融资等六项解决政策,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
不可否认,新一轮的扶持政策,不仅能够挽回许多人对光伏行业的信心,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光伏行业的回暖。然而从长远来看,光伏行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这一核心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解决,仅仅是从上游转为下游。
事实上,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文华,很早就开始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强化光伏产品监督和检查,通过优胜劣汰,压缩产能。
王俊朝同样认为,国家一手抓国际市场,一手抓国内市场的做法,绝对值得国内所有光伏企业拍手叫好。但是,国内市场释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策落实也需要一段时间。
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干预是一种手段,但却并非是全部所在,未来如何解决企业对政策的依赖,仍然值得思考。
“受此政策的影响,光伏全产业链都将直接受益。而它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在短期内给企业以足够的信心,这也是必须给予肯定的。”任浩宁认为,“然而‘国六条’毕竟还只是停留在条文阶段,落实的具体时间并没有确定。”
[#page#]
任浩宁同时也强调,一个“国六条”就能拯救光伏是不现实的夸张说法。银行放贷方面,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出面协调落实,对企业还是会很有帮助的。但更为关键的还是如何解决企业产能过剩的核心问题。
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现在最大的期望,便是能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但是让他苦恼的是,虽然隆基股份的负债率只有20%,但是银行还是不愿意贷款。
“当然,银行的这种行为也能够理解,因为之前给很多光伏企业的贷款都成了不良贷款,他们怕重蹈覆辙,采取谨慎的态度也情有可原。”李振国显得有些无奈,不知道“国六条”号召银行扶持光伏企业能否有所成效,只是照目前看来,银行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国家态度强硬
事实上,在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分阶段开征关税之前,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保卫战,就已经打响。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瑞士和德国期间曾公开表示,中方十分关注欧盟对中国光伏等产品进行的“双反”调查。
他指出,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错误信号,不仅不利于中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损害了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行不通,损人不利己,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我们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坚定维护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在随后的6月3日,李克强总理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强调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涉及中国重大经济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中欧合作大局。贸易战没有赢家。
6月5日,也就是欧盟初裁随后的一天之内,我国商务部三次就此紧急表态,坚决反对欧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和不公正的征税措施。与此同时,商务部还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有消息称,中国正在酝酿对欧盟进口豪车启动反倾销行为调查。
深圳大族光伏的总经理王俊朝,是第一批进入光伏领域的资深人士。据他猜测,此次和欧盟的谈判,中国一早就有所准备,并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对待国际贸易争端的新态度,从之前的一味忍让、退让和息事宁人到现在的适当出拳、主动出击。
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商会也与商务部组成谈判团队,奔赴欧洲开始与欧盟委员会就光伏争端解决方案展开磋商。这是光伏案反倾销初裁后的中欧首轮正式谈判。“欧方欲在价格和市场份额总量上双重设限,并在提价幅度和时间节点等细节方面与中方有分歧,这些都要一项项谈,一个个攻,接下来的谈判必定是场硬仗,艰难曲折。”一位在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高层透露,“国内企业在价格方面肯定也是需要做些让步的,因为比起征收惩罚性关税,价格承诺还是要有利很多。”
该人士还预测,中国为了妥善解决光伏“双反”案件,会不断向欧盟施压,“除了对欧盟发起葡萄酒的‘双反’调查,还会有很多招数使出来,例如欧洲最害怕的汽车、大飞机等领域的制裁。”
王俊朝认为,国家的态度之所以这么重视和强硬,肯定是对谈判结果有一定把握。而且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主角之一,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脉,因为从战略层面的竞争来说,掌握了新能源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竞争制高点。
他还强调,“经过6月到8月这两个月的谈判,我国应该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当然,这是在给欧盟一欧盟和我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市场,如果双反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决,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个台阶下的前提下。国家的这种反击,明摆着就是报复行为,而且是首先选择了双反初裁中投赞成票的法国,杀鸡儆猴。”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也同样认为,此次新一届政府力挺光伏行业的强硬态度标志着我国在对外贸易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前对待国际争端是采取较为保守的缓和态度,而这次是发起反击了。
从政治层面来说,甚至会重新审视双方间的关系,影响是很深远的。
从产业上来看,中国的光伏产业短期内还改变不了“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仍处于转型期,欧盟正好抓住了这个尾巴对中国发起“双反”。
但是,李克强和商务部在国家光伏行业最危难的时刻发声,足以表明国家对光伏行业的重视程度。
“作为民间组织的中国机电商会参与进来,代表着企业利益,是替企业发声的,但由于企业利益诉求可能各不相同,也难以最终调和。在某种意义来讲,它的作用还是相对有限的,关键还是看政府。”任浩宁解释。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在2024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下,去年智能家居消费回升近3成、芯片厂单季度营收涨超50%。今年家电国家补贴政策继续加大力度,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产品纳入补贴范围。这对芯片厂商意味着哪些机遇?
尽管由于IPO政策相对收紧,2024年半导体企业上市数量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但是从新上市企业布局中,可以看出哪些半导体行业发展动向?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宣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等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些政策调整对铜材出口及磁性元件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磁性元件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在国家政策东风的持续吹拂下,智能家居市场正逐步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的简单扩张,更是科技力量深刻融入日常生活,推动社会生活方式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今,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认知提升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同,智能家居市场的精彩或许才刚刚开始……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两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介绍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两新”工作逐步取得明显成效,可以用“五个有力”来概括。
9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