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华为海外扩张两要素:低价和国内影响力
2005-01-12 09:13:16
来源:赛迪网
【哔哥哔特导读】解析华为海外扩张两要素:低价和国内影响力
去年6月份,Ton ann de Stegge收到一封来自中国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合作意向书。当时,作为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rt公司首席执行官的Ton ann de Stegge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的名字,因此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会与其合作。
但是,到了6月末,这家中国通信设备供应商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一家研发机构的会议上,而Ton ann de Stegge恰恰是这家调研机构的主管。这家中国企业就是华为公司,了解到华为以低成本和领先技术而闻名后,Ton ann de Stegge决定对华为公司进行一次深入调查。
6个月之后,Telfort抛弃了1998年以来的主要合作对象爱立信公司,选定华为作为其3G移动电话网络的设备供应商。双方的该项合作协议于去年12月正式签订,此举意味着华为首次成功登陆欧洲3G市场。
如今,华为的目标是,到2008年实现海外销售额从去年的22.8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目前,凭借其低廉的成本和领先的技术,华为公司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在华为日益强盛的同时,业内人士也开始思索一些相关问题:中国能否登上这一价值链,将其在低端制造市场的成功复制到高新技术企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华为究竟将在多大程度上对阿尔卡特、思科、爱立信、朗讯和北电网络等传统电信设备巨擘构成威胁?
当前,华为、联想和TCL的崛起为中国改写相应的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TCL 2003年联手法国汤姆逊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厂商。不久前,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联想并购IBM的PC资产,跃居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1996年,也是华为公司成立8周年之际,公司正式考虑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华为的海外市场已经拓展到了77个国家,其中有14个是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葡萄牙、美国和加拿大等。
作为一家新的竞争对手,华为通过各种手段赢得了大量的合同。当然,最有效地手段莫过于低价策略。由于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华为的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价格的30%。
积极有效地海外策略使得华为公司在2003年收获了价值10.5亿美元的海外收入合同,超过了中兴公司当年价值6亿美元的海外合同。
对于业内一些分析人士对华为创新能力的怀疑,华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对此却持不同看法。任正非表示:“这种怀疑是毫无道理的,而且,这种观点通常来自我么的竞争对手,这不过是他们阻止华为进军国际市场的策略而已。”
当然,要想继续在国际市场大施拳脚,除了创新能力外,还需要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目前,华为并未透露其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的投资。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目前拥有充足的现金。而且,公司已经在考虑首次公开募股(IP0)事宜。
业内分析家认为,华为公司将来的挑战是将其在中小型电信运营商市场的成功引入到全球顶级移动运营商市场。对此,华为公司已经意识到该问题。公司欧洲副总裁Patrick Wen表示:“在荷兰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华为已经占领欧洲市场,我们在赢得海外客户信任度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事实上,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中国目前拥有3.2亿手机用户,已经成为国际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竞争要地。
阿尔卡特移动通信部门首席运营官Marc Rouanne表示:“所用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成功都取决于中国市场的发展。”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预计,2008年中国电信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04年的298亿美元增至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
据伦敦UMTS Forum公司董事长Jean-Pierre Bienaimé预计,中国和印度将超越巴西和俄罗斯,跻身全球3G市场四强之列。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华为公司1/3以上的研发费用被应用到3G领域。但不幸的是,阿尔卡特、爱立信、朗讯、诺基亚和西门子等竞争对手也同样投巨资豪赌中国3G市场。
此外,中外企业在其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拳击战。在2002年第一季度到2004年第三季度期间,思科在亚洲(日本除外)的路由器和LAN交换机市场的份额为62.3%,而华为仅为6.2%。
在手机市场,中国本地供应商也出现了颓势,市场份额从2004年年初的50%下滑至6月份的38%。此外,海外企业在移动交换基础设施市场也处于垄断地位。
但是,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在本地光纤市场处于领先优势,尤其是在SDH(同步数字体系)市场。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