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CFI批准 光进铜不退
2013-03-08 14:06:58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哔哥哔特导读】在IEEE 802.3的全体会议上,IEEE批准了新一代BASE-T兴趣征集请求(CFI)。获得CFI批准意味着双绞线铜缆上的更高速以太网技术发展可以获得广泛行业支持,铜缆将支持更高速度的传输。可预测,铜缆布线在行业内将获得更大应用,光进铜并不退。
摘要: 在IEEE 802.3的全体会议上,IEEE批准了新一代BASE-T兴趣征集请求(CFI)。获得CFI批准意味着双绞线铜缆上的更高速以太网技术发展可以获得广泛行业支持,铜缆将支持更高速度的传输。可预测,铜缆布线在行业内将获得更大应用,光进铜并不退。
在IEEE 802.3的全体会议上,IEEE批准了新一代BASE-T兴趣征集请求(CFI)。获得CFI批准意味着双绞线铜缆上的更高速以太网技术发展可以获得广泛行业支持,铜缆将支持更高速度的传输。可预测,铜缆布线在行业内将获得更大应用,光进铜并不退。
新一代BASE-T将步入标准开发的研究小组阶段,研发的未来方向是平衡双绞线铜缆布线上达到至少40G甚至 100G以太网速度(GbE),此次获准是标准开发进程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开启40/100GbE双绞线铜缆布线的技术新征程
40/100GbE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有一点除外——平衡双绞铜缆的40/100GbE的标准还未定义,虽然有很多综合布线厂家都对铜缆40/100G传输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而且平衡双绞线铜缆布线上的指定以太网标准的最高速度为10G,主流的六类、超六类满足不了40G/100G以太网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要求,铜缆布线后继优势明显不足!
但是,双绞线铜缆在全球拥有最大的安装量,尤其在楼宇布线中前期投入成本更低的铜缆双绞线布线系统占有绝对的优势,根据布线联盟网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铜缆布线系统在整个布线市场占有的份额仍然达到80%,来自GIM市场报告也说明了铜缆布线系统在布线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在数据中心综合布线这块,比较受关注的10GBASE-T的发展态势日益迅猛,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过去六年中,当10GBASE-T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时,它仅仅取得了小幅发展;但是,当前市场的变化使得用户对这种技术寄予了更大期望。因而CFI获得批准意味着双绞线铜缆上的更高速以太网技术发展可以获得广泛行业支持,对综合布线来说将会绝对是利好消息。
在全球数据通信量的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建设则倾向于云计算的方向发展,而云计算数据中心将更多采用基于光纤传输的10G,甚至40G/100G等高速网络应用,同时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也对网络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光纤系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会,铜缆似乎要推出历史舞台。新一代BASE-T兴趣征集请求(CFI)获得IEEE批准,对于行业内一直存在的声音“铜缆布线还能走多远?”给了有力回应,铜缆布线未来将获得更大发展。
铜缆VS光纤,何时了?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10兆以太网,到如前大行其市的万兆以太网,网络传输带宽以每5年10倍的速度飞速向前奔跑。目前,光纤和铜缆作为信息数据传输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性能不同,二者的使用范围也有所侧重,大体上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光纤的性能优势日益明显但价格依然偏高,能否威胁到铜缆在布线系统的主导地位?万兆铜缆爆发应用,光纤代替铜缆成为综合布线的发展趋势如何?智能管理、高密度、绿色环保、走线方式、可扩展性等对光纤或铜缆布线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步入万兆时代,铜缆担大任
步入万兆时代,万兆铜缆布线以其价格便宜、兼容性好、施工简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了综合布线的主流,在2012年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国内外综合布线厂家都提到,大数据时代将会给万兆传输普及带来强劲动力,满足数据传输需求、升级各类数据中心给布线行业带来商机。万兆以太网的接口有多种,通常将其统称为10GE,其中最被看好的一种是10GBASE-T,行业内基于10GBASE-T接口设备的大量使用,据Intel预测,10GBase-T将会从2010年仅有的4%增长到2013年的44%,最终成为主要的媒介选项,万兆铜缆步入爆发式增长期,而CFI获得批准给万兆铜缆打了一剂强心剂,这是"光进铜进"时代!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对于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将大量基于虚拟化技术,从而最大化的提高服务器设备的利用率,这就需要更高的带宽布线系统来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网络通信。10GBase-T是万兆以太网内最被看好,其优势明显:高速数据传输、良好兼容性、成本低等优势,对于大范围的实施万兆以太网来说,利用光纤传输的解决方案已经被证明过于昂贵,因此基于铜缆的解决方案得以被开发和应用。而在新一代 BASE-T技术领域进行更多研究和投资,优化未来的产品选择,给10GBASE-T当前最终用户带来更强的技术优势。
光纤增长迟缓,有心无力
现在最常进入我们视野的一个词是“大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全球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2016年收入将达238亿美元,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增长近7倍,由此也催生了中国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的火热,中国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同时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的AMI预测,在今后的5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期,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将持续处于快速增长通道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与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光纤布线产品技术的发展,对数据中心光纤布线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产生新的技术课题促进了数据中心布线技术的发展,引导数据中心布线产品技术的方向进而在布线市场中产生主流效应。
[#page#]
光纤布线传输最大的优势就在传输带宽大,随着2010年6月IEEE 802.3ba新的以太网40G/100G标准发布后,40G与100G的高速传输获得极大关注,光纤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较高的价格、安装不便、端口功耗高等原因造成光纤布线市场应用不高。当前数据中心的主干网络设备端口正大量从1GbE切换到10GbE,逐渐步入万兆时代,而40G/100G虽然开始商用,在但数据中心能有大手笔全应用光纤布线的还是凤毛麟角。与万兆铜缆相比,光纤也会增长,由于机房面积增大,功能区增多,加大主干传输距离因而光纤更多应用在主干传输上。
大数据、高密度给未来增加不确定因素
而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与网络设备不一样,网络设备通常3-5年需要更新换代,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特别是光纤布线系统,通常需要支持约2~3代以上的网络设备的更新,所以光纤布线系统的部署应用上必须比实际当前网络应用超前3~5年。大数据时代、云计算、高密度等需求,给数据中心综合布线采用铜缆还是光纤带来不确定因素。无论是采用光纤还是铜缆布线都必须给未来几年数据传输提供充足的余量,从这方面看,光纤布线优势明显。
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更为简洁的二层网络架构——TOR架构,在云计算数据中心TOR架构的采用,使得布线系统光纤应用量在增加,而铜缆的应用潜在总量在缩减,架构改变给光纤带来机遇,同时数据中心有这严格的散热要求,数量庞大的铜缆布线不利于数据中心散热环境。目前,数据中心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高密度,数据中心的高密度是和预端接系统、MPO(多光纤连接器)紧密相关的,后者是前者很好的实现方式。预端接系统是由工厂端接、测试的符合标准的模块式连接解决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关注;MPO无疑是数据中心光纤系统的热点话题,是实现高密度的有效手段。
总结:IEEE批准了新一代BASE-T兴趣征集请求(CFI),研发的未来方向是平衡双绞线铜缆布线上达到至少40G甚至100G以太网速度,削弱了光纤布线的相对优势。但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等兴起又给“光进铜退”蒙上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2024年6月16日至21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IEEE MTT-S国际微波研讨会,结合了RFIC、IMS2024和ARFTG会议。该活动汇集了全球射频行业最重要的企业,从集成电路、传感器、连接器、电缆、光学和波导产品等。
2024年5月20日,IEEE Chiplet接口电路工作组(Chiplet Interface Circuit Working Group)启动会议在IEEE ISCAS 2024(新加坡)国际会议期间成功召开。
以太网是一套使用LAN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最早的版本以每秒2.94兆的速度运行,比要取代的终端网络快大约1万倍。但它有可能产生其它问题,比如仅仅两台计算机同时通话就足以造成网络延迟。然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以太网被商业化,并在1983年推出标准IEEE 802.3。
今年的国际微波研讨会(IMS)将该活动重新确立为太赫兹技术、工程和产品等的全球顶级射频博览会。IMS 2023于6月11日至16日在圣地亚哥举行,今年与RFIC研讨会、ARFTG微波测量会议,以及首次与IEEE女性工程国际领导会议共同举办。
MPO连接器是光纤连接器类型的一种,常被用作高速传输标准的连接器类型,如针对40G/100G传输的IEEE 802.3bm标准等,可用在数据中心。
以太网已成为楼宇自动化中控制金字塔顶端的主流通信协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最近定义了一种新型以太网标准——IEEE 802.3.cg,用于10 Mb/s的操作以及通过一对平衡导体进行的功率传输。由于单对电缆现在可同时支持数据和电源,因此采用此标准可节省大量成本,并更易于在楼宇自动化应用中进行安装。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