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载IC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2005-06-01 09:22:49 来源:日经BP社
【哔哥哔特导读】中国车载IC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车载IC市场的现状与未来(1)
关键词一:令车载IC厂商虎视耽耽!----21世纪最大的巨大汽车市场:中国
关键词二:2006年关税下调到25%,私家车人口以50%的年率增长
生产雅阁和奥德赛的广州本田,高兴地直抱怨“根本就来不及生产”。广州本田2001年全年的生产数量是5.2万辆,2002年是5.9万辆。2003年扩大了生产,产量翻了一番,增加到11.5万辆。这一势头一直延续到2004年,全年产量24万辆,建立起了日产量1000辆的生产体制。
据中国政府的统计,中国汽车市场中如此火爆的并不仅限于广州本田。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形势大好,产量达到325万辆,比上年增加了38.5%。其中乘用车为109万辆,比上年增加了55%;卡车为110万辆,比上年增加了36%;客车为106万辆,比上年增加了27%,可以看出乘用车的增长相当突出。2003年中国汽车达到380万辆,其中乘用车大幅增加到150万辆。
在北京、上海,每到周末汽车经销店就热闹非凡,宛如私家车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汽车市场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乘用车的购买阶层已经扩大。过去买车的都是受益于改革开发政策、被人称为“超级富豪”的“富裕阶层”。从2003年起,已经购房的三、四十岁的中年阶层开始纷纷贷款购买私家车。
此外,中国加入WTO也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到2006年,汽车的进口关税将从现在的80%下调到25%。这使得全球汽车厂商蜂拥而至、纷纷与中国汽车厂商联手合作。以被中国政府认定为国家重点企业的三大汽车厂商为主,中国与外资汽车厂商的合资联合谈判正在加速进行。
中国三大汽车厂商是指长春的一汽集团(第一汽车)、湖北的东风汽车、上海的上海汽车三家企业。一汽集团与丰田、马自达、大发、大众汽车进行了合作。东风汽车与日产、韩国现代集团下属的起亚汽、标致雪铁龙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五十铃、富士重工业展开合作。此外,北京汽车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和三菱汽车、广州汽车与本田、长春汽车与铃木和福特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
现在,所有汽车厂商都已经站到了中国汽车市场争霸赛的起跑线上!
中国车载IC市场的现状与未来(2)
关键词一:令车载IC厂商虎视耽耽!----21世纪最大的巨大汽车市场:中国
关键词二:摩托罗拉在中国汽车MCU领域占据头把交椅
随着汽车厂商向中国的迁移,汽车电子厂商也开始向中国挺进。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2年中国的汽车电子相关厂商超过了1000家。外资企业中最大的摩托罗拉、中国企业中有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四川开创电子有限公司等厂商开始致力于车载IC的研究开发。
2002年,由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AV设备、运行管理系统、气囊控制等领域的车载IC内核构成的中国MCU市场实现了85%的增长。销售数量为1040万个,比上年增加了85.7%;销售额为5.6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7.5%。其中,8位MCU占销售总额的57%、16位MCU占41.3%。
近年来,为了控制汽车安全系统、车内网络、导航系统等,车载IC的性能显著提高。因此,16位MCU和32位MCU的需求日益增高。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3年MCU的销售数量为1670万块(比上年增加61%);销售额达到8.63亿元(同比增加55.2%)。预测到2008年,市场扩大到9100万块、42.83亿元,2006年以后32位MCU将成为市场主流,销售价格下降到400元以下。
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汽车MCU领域中排名第一,拥有8位MCU、16位MCU、32位的完整MCU生产线,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汽车等汽车厂商合作进行车载IC的研究开发。
电装(中国)与上海浦东伊维燃油喷射有限公司、上海东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450万美元成立了上海电装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可以看出,在外资汽车厂商迅速扩大中国生产的过程中,汽车电子厂商也在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不过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环保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人们开始呼吁开发普及可取代汽油的替换燃料。在这一方面,混合动力车可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每辆混合动力车中,半导体所占比例高达50%,通过车载IC进行计算机控制必不可少。
中国的私家车人口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长。面积约是日本26倍的中国大陆,今后将被密密麻麻的高速道路网络所覆盖,并拥有以亿为单位的乘用车。为了抢占21世纪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电子厂商将加速挺进中国。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