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苏宁电器正式宣布:自周末开始将在全国200余家连锁店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苏宁之夏”第八届空调节,空调节期间,苏宁空调逆市降价,平均降幅达到10%,最高一款降价高达2000元。
在空调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时候,大行降价,是否能得到生产厂商的支持还未可知。而这一逆势而发之举,也必然背负亏损的压力。在市场大势趋于涨价一说的现状下,降价的可行性又有多少。为解答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
2005年5月,时间已经进入空调的旺季,但今年的空调旺季市场反应却格外的冷静。原来是大家都认同了一种盈利模式:守株待兔就地涨价坐收渔利。2005年伊始,空调厂家借国家推出能效标识及原材料涨价的“东风”,开始了涨价之旅,或明涨或暗涨,空调厂家不同幅度地涨价,使得2005年空调平均单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0%—15%。
虽然价格上涨,但销售状况却未能如愿。虽然进入3月以来,空调厂商就开始一轮又一轮的预热,但偏偏天公不作美,直到5月下旬,天气依然没有热起来,所以空调销售一直差强人意,虽然黄金周的巨大拉动力使得空调市场有启动迹象,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黄金周一过,空调市场又归于平静,可以说空调市场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这就使得空调厂家对于空调旺季的“渴望”更强烈,姗姗来迟的空调旺季给了空调厂家更高的期望值。
孙为民表示,“苏宁只是通过降价引导今年空调旺季的走势,对消费者的让利来扩大销量,最终对业内厂商也有利。”
今年以来,空调价格一直在涨,年初至今,海尔、美的、格力、奥克斯、
松下、
LG等众多主流空调企业纷纷以各种方式将旗下产品价格上调。对于销量最大的1.5匹空调,往常售价只有2000元左右,而今大多跃至2500元以上,有的机型最高售价甚至高达6880元。
对此,孙为民分析,2005冷冻年度开局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国家新能效比标准的出台,许多品牌开始感受到了巨大的盈亏压力。仅以钢、铜为例,今年4月份,以上海宝钢为代表的国内钢铁企业的原材料铁矿石涨价71.5%,而铜的价格更是飙升至1989年1月1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空调业新标准的启动实施,3月1日起能效比在2.6以下的空调全面停产,9月1日起全面停售,对整个空调行业而言,能效标准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以技术升级为核心特征的匹配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将成为竞争的焦点,这些都是导致今年空调全行业出现结构性涨价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年空调适度涨价是合情合理的。
据孙为民介绍,临近旺季,空调生产企业一般有两种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其一,通过增加产量,扩大规模;其二,控制生产,抬高销售价格。由于空调压缩机被日立、松下、
东芝等几大巨头所掌控,压缩机市场已经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所以,对于压缩机生产厂家而言,更愿意采用限制产量、维持甚至抬高价格的方式。由于整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远大于压缩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空调生产厂家一般都采用增加产量,扩大规模,降低价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