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频繁收购隐含战略布局
2005-07-04 09:01:24
来源:中国家电网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家电企业上演着一幕幕的收购大戏:先有 斯威特左抱小天鹅、右拥小鸭,还不忘搂着长岭;之后,海信集团先 是收购伯乐南京基地,又揽入先科空调湖州基地,最近还在接触广东 东洋空调;而海尔集团日前更大爆热门,远在美国参与老牌家电企业 美泰的竞购。可以看出,中国家电行业正在经历着锐变:第一,中国 家电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从量变积累到质变,行业性重组、洗牌 不断上演;第二,中国家电企业日趋理智,通过引入战略战术谋划未 来战略格局。
收购好处:省时省钱省力
在谈到收购的最大好处时,家电企业老总都非常兴奋地指出:通 过收购的方式,首先可以节省建新厂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其次还相应 减少了一大批重复投入的费用,最终还可以将原来企业里的优秀人才 纳为己有,实在省时、省钱,又省力。
对此,海信空调总经理汤业国的说法更具说明力:如果海信自己 投资新建一个年产能100万套空调的基地约需6亿元,而收购先科空调 在湖州51%的股份,海信只花了6000万元。
对此深有同感的,还有来自斯威特总裁颜晓群。对于颜晓群而言, 在两年前他是一个与家电业没有任何联系的陌生人。而现在,他手头 上却同时拥有国内洗衣机行业的两张王牌。
支撑他在短时间内对于小天鹅、小鸭快速收购的最大诱因在于, 这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积累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健全的市场网络布 局。只要斯威特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就可以迅速激活这两大品牌, 重整他们在洗衣机市场的昔日雄风。
而颜晓群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大收益,就是在这两家企业的内部聚 集的众多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对于这些人力资源, 如果不实施收购战术,斯威特想要进军洗衣机市场,仅人员培养就需 要5年以上的时间,并投入数亿元的资金,还不一定能够取得目前的 效果。
收购意图:市场战略布局
曾有业内人士担心,目前国内众多家电企业所上演的收购大戏只 是一种市场营销的手段,真正目的不是收购,而在于借机炒作。对此 笔者认为,这只是事件发生以后所产生的一种表象的辐射,而不是企 业最终意图的体现。这种频繁收购行为的出现,是企业进行国内市场 战略布局的初兆。
实际上除了今年的这些厂家的动作。早在两年前,顾雏军领军下 的格林科尔就从收购科龙电器入手,先后入主美菱等国内众多中小冰 箱生产工厂,欲在全国建立一套规模庞大、布局合理的冰箱生产基地, 成就其冰箱领域的霸主地位。
此外,以小家电发家的美的集团,其收购活动也颇为频繁和影响 力。先是收购华凌,随后又进军荣事达电器。以美的空调为依托,联 手华凌空调,大举进军冰箱市场,之后还留了一手,以荣事达为依托 进军洗衣机市场。目前,美的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已经初露蓝图:城市 选择顺德、广州、芜湖、武汉、昆明,产品选择空调、冰箱、洗衣机、 汽车。下一步,美的集团极有可能北上,继续实施收购。
对于这些企业纷纷布局国内市场,笔者认为,这与近年来我国家 电企业在海外市场所遭遇的众多阻力有着密切联系:从最初的技术壁 垒、反倾销危机,到现有的人为设置阻碍,国内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扩 张是历经艰辛与坎坷。如果费大力气进军海外市场反而得不到结果, 倒不如抢占国内市场。
收购动力:符合家电发展方向
目前,对于众多的国内家电企业而言,正面临着内部困境和外部 压力。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参与其中的厂家已经呈现出两 极分化: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小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收购与被收购正在融合。这也符合马太效应的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中国家电企业尽管发展迅速,但起步晚、底子薄。短 期内拉动企业快速增长的动力只是规模化产生的辐射效应。也就是说, 中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同行的竞争与挑战时,唯一能够称道的就是规模 化效应。
可以预见,我国家电企业在面临今后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与国 际企业同台竞技时,要想拥有一席之地,短期内在核心技术、内部管 理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小,这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沉 淀。相反,如果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规模化效应,通过收购、兼并一大 批中小厂家去做大。同时,通过人员整合、资源重组、发挥出更大的 辐射效应,不断做强。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