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成本过于沉重 通信企业慎行海外并购
2005-07-20 09:53:04
来源:通信产业报
【哔哥哔特导读】付出成本过于沉重 通信企业慎行海外并购
近段时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层出不穷。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TCL把欧洲家电名牌施奈德、汤姆逊、阿尔卡特的相关业务购入囊中。此外,中海油有意收购美国能源巨头优尼科,而海尔也正在竞购美国第4大家电制造商美泰,意欲借此跻身世界白色家电厂商前三甲。
在这次并购浪潮中,国内通信企业也不甘落后。中国联通有意入股澳门电讯,中国网通收购香港电讯盈科两成股权,中国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都显示了中国电信企业“走出去”的决心。但海外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包括通信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今后只有充分防范并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才能确保并购的成功,而不是被并购所拖累。
海外并购带给中国企业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TCL实施海外并购后出现“消化不良”,与阿尔卡特合资的手机部门出现巨额亏损;联想收购IBMPC业务后的前景仍然迷雾重重;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则是一波三折,在美国监管部门的层层审查下,目前仍未最终定案;而海尔对美泰的收购也出现了延期。事实表明,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仍然幼稚,对于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应对经验,而这也成为海外并购问题频发的最主要原因。
并购切忌贪大求全
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极易犯贪大求全的错误。当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领军人物往往被当前的乐观现象所迷惑,随后制定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扩张计划,使企业的业务规模在短期内急速膨胀。但随之产生的种种问题又往往超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甚至对企业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TCL最近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掌握好并购的分寸。2004年,TCL通过并购重组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一举从一家区域性企业,跻身为业务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跨国公司。TCL的规模在迅速膨胀,但盈利并未因此而增加。TCL集团2004年合并报表后的净利润仅为2.45亿元,较上年度的5.7亿元有较大下降。
事实上,TCL集团去年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双方的合资公司一直存在诸多难以磨合的矛盾。
TCL总裁李东生表示,由于并购时过于草率和冒进,出现了很多未预计到的新难题。去年11月集团发现与阿尔卡特整合的手机公司问题比较严重,尽管TCL为该公司派出了CEO、CFO等要职,但由于是由万明坚等TCL移动高层兼任,本身就为国内市场应接不暇,国际化管理团队较弱导致本来可以进行的业务协同无法推进,在失控状态下,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事实证明,有效的并购是企业快速壮大的利器,但如果操作不当,也将是企业快速衰败的罪魁祸首。而许多国际投行不看好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非经济风险不容忽视
除了一般的经济风险外,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面临的非经济风险,尤其是政治性风险也在愈发增多,这尤其表现在中国的大型国企并购欧美一些属于战略性行业的公司时。近期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月底,中海油公布,决定以总额约185亿美元的代价与美国石油商雪佛龙竞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商优尼科,如果成功,这将成为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但正因为中海油是一家大型中国国有企业,美国国内一些持冷战思维的政客对此大为不满。有41名国会议员联合致函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呼吁其采取行动,阻止中海油的收购。这些行为与新保守主义势力在美国政界得势密切相关,在他们眼中,原本正常的收购行为,也会变成所谓的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而中海油要想收购成功,还必须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事实上,自1988年以来,CFIUS拒绝批准或者收购方在审查压力下主动放弃的仅有三起案例,但这三起案件都与中国公司有关。
特别是2003年,香港和记黄埔欲联手新加坡电信收购环球电讯,但未被CFIUS接受,和记黄埔被迫宣布放弃。而和记黄埔作为一家港资企业并不具有国企背景,却依然遭到非难,美国保守势力对中国的戒心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通信业与能源业一样,都属于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通信业在实现普遍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使命,而一些尖端的高科技通信手段则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战略意义。中国通信企业今后如果到欧美市场进行大宗收购,也很可能会面对和今天的中海油一样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市场层面对于中国企业收购行为的判断已经渐趋理性,以及“去意识形态化”。但政治上和民间情绪上的羁绊仍然存在。这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非经济风险。
谨防“18岁现象”
中国企业勇于走出去,体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的事实。但是,中国企业必须全面认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中国很多企业还处在初生阶段,尤其对海外并购涉足尚浅。与精于此道的西方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即便资金雄厚,在这方面依然还是新手。钱袋刚鼓起来的中国企业,面对走出去进行跨国收购,心中总有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仿佛18岁的年轻人,表现欲望强烈,但办事容易毛毛躁躁,瞻前却不能顾后,发现看中的资产,便不惜一切代价据为己有,付出的成本也往往过于沉重,而业界则将这种行为戏称为“18岁现象”。
显然,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并购西方名牌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求大图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战术和具体操作上,还必须精打细算、“惟利是图”。所有志在必得的心态和不计成本的做法,都必须避免。
与其他企业相比,电信企业的资金显得较为宽裕一些,尤其是电信运营商,手头的现金资产就高达数千亿人民币,完全具备海外收购的本钱,而这也是保证今后电信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金虽多,但是不能乱花。虽然管理层很重视推动运营商“走出去”,但收购所动用的资金额度却需要国资委批准。目前而言,国资委还不太可能一次批准太多的资金让运营商进行跨国并购,因为其中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电信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应该首先考虑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电信市场没有发达国家发育完善,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并购的难度也低一些,可以提高并购成功的概率。
再有,近期实施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大多是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被迫出走的,而国内通信市场目前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许多企业还体会不到生存的压力,因此海外并购的动力可能也会弱一些。但从长远趋势看,电信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因此先期实施一些小规模的海外并购对于电信企业而言甚为必要,而电信企业也可从这些小规模的并购中获取经验,为今后大规模并购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