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费重塑DVD格局 小大企业“两重天”
2005-07-25 09:31:29
来源:经济观察报
【哔哥哔特导读】专利费重塑DVD格局 小大企业“两重天”
从同乐关口出深圳市区驶上广深高速,身边的货车大量增多,人们的眼光不禁会被两边成片的厂房吸引。这里就是深圳市的宝安区。在这个深圳的制造业中心,密密麻麻的分布着数百家碟机生产企业,它们中虽然没有一家全国知名,但中国每出产10台DVD中就有7台来自这里。
就在中国碟机大企业们面临6C、3C联盟高悬的专利费,以及国内市场饱和、出口受限等因素纷纷转型的时候,宝安的碟机生产却一片火热。因为这些规模普遍较小的碟机企业生产方式灵活,从而使专利费联盟鞭长莫及,而这些企业的聚居地——宝安,就成了没有专利费阴影的DVD企业“绿洲”。
小企业的好日子
“DVD行业对于初期小资本创业有着先天优势。它门槛低,实际上就是干组装的活,只需要租赁厂房,雇佣工人就可以开始上马。”贺文标,深圳市特美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他2001年下半年从先科公司离职后,开始与几个朋友合伙在宝安生产DVD,现在在宝安拥有两处一千平方米的厂房。
虽然现在是生产淡季,但在贺文标身后的厂房里,120多名工人仍在紧张忙碌着,特美去年销售的DVD达30万台,其中的50%出口到东欧和俄罗斯。自从贺文标租用了日本的山水品牌后,销路一直不错。但他却不敢做大,“一旦做大了,6C、3C联盟就会盯上你,专利费就让你没有一分钱可赚。”贺文标表示,“我们的毛利还是比较高的,国内销售一台DVD毛利在30元以上,国外销售毛利每台为2至3美元。”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些一线品牌。
在宝安区,像特美电子这样还算有名有姓的DVD中小企业有两百多家,而没名没姓的DVD生产企业更是多如牛毛,无法统计。
贺文标告诉记者,选择在深圳生产DVD,首先是配套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口岸进口的便捷形成了大量专门经销DVD核心进口部件贸易的供应商。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深圳市宝安区及周边地区,形成了相当庞大的DVD产业的配件生产商,DVD的碟机面板、电路板、显示屏、插头、遥控器都形成专业化生产。“要什么,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了。你只要有工人,组装就可以赚钱。”
由于没有专利费的负担,以及相当一部分DVD核心部件以逃避关税的方式进入宝安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所以在宝安区,只要两三个技工,租一间三室两厅的房子,就可以开始批量生产DVD。由于没有任何经营证件甚至企业名称,这些“黑户”DVD企业主要生产仿冒、假冒名牌,以极低的价格推向农村市场。这其中不乏一些大的“黑户”,发展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并开始接大单的出口生意,但厂房依然十分隐秘,对待各种检查也很灵活。
大企业全面溃退
“现在国内一线碟机品牌不仅退出了出口市场,而且正在退出国内三级市场,这些市场份额正被那些专利费联盟暂时忽略的小DVD企业吞噬。”谈起目前国内DVD产业的现状,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新华有苦难言,“DVD产业走这么远,想回头也难。如果先开始大家不把价格压得这么低,也许就不会这么难了。”
夏新早在4年前就完全退出了DVD出口市场。2002年以来,其DVD销量都没有增长的迹象。于是2003年夏新开始又一次大的转型,将主要精力投向了利润更高的液晶电视产业,并把三条DVD生产线改造成了平板电视生产线。“还有半个月,我们研发了两年的首批液晶电视就要全面上市了。以后我们还会对DVD生产进行调整。”洪新华告诉记者。
与夏新命运类似的还有其他的国内一线品牌碟机企业。
全国最大的碟机生产企业新科在今年4月宣布了全面转型计划,宣布将重点锁定液晶电视及全新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即全球定位系统,淡出DVD产业。
“现在竞争无序,大量的小企业逃避了专利费,而且产量已经相当可观。” 新科销售中心副总经理樊文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DVD只做国内,虽不赚钱但要维护品牌形象。出口2002年我们已经停掉了,国外市场只认价格,不认品牌。还做一些OEM,因为是对方付专利费。现在在国外已经看不到中国自有品牌的DVD了。”
面对一线企业的溃退,深圳宝安区的碟机企业则在迅速填补着一线企业让出的市场。特美电子去年就有15万台DVD出口到东欧和俄罗斯。对于出口市场的未来,特美电子总经理贺文标直言:“我们已经给这两个市场供了几十万台的货了,他们必须跟我们做,不然,售后问题就无法解决。”
在宝安,至少一半的碟机企业都在做出口生意,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不受专利费限制的东南亚、东欧和俄罗斯。一些美国大的经销商也在深圳选择企业贴牌,但由于价格极低,产量要求又大,他们并不为宝安区的碟机企业所青睐。
在宝安区,还有一些二线品牌正窥视着一流品牌退出后留下的国内市场空间。如目前相对规模较大的索佳、杰科,都正努力打品牌,希望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以便于再做一些其它消费电子类产品。这两家去年的销量都在200万至300万台之间。因为以前公众很少知道杰科、索佳等品牌,他们这些二线品牌加大广告和市场推广力度,让外界有了又冒出许多新DVD企业的错觉。
不公平竞争
“目前这种不公平竞争已经波及到了国内主要的碟机制造商,使整个产业面临困局。”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视盘行业专家薛巧根近期刚刚对国内DVD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已经代表国内DVD企业联盟向3C、6C专利联盟提出抗议,专利许可没有全面覆盖是他们的责任。这种抓大放小、拿正规企业开刀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内碟机企业的竞争环境,导致了目前这种不公平竞争。我们已经要求他们负责。”
就在刚刚结束的新一轮的专利费谈判中,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已经将这个问题反映给专利联盟,要求它们解决专利许可不能全面覆盖的问题,但据记者了解,3C、6C联盟虽然同意,却仍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不过,薛巧根也同时指出,即使没有专利费的因素,国内碟机企业持续的恶性价格竞争也会害了自己。“由于没有核心技术,所以DVD行业的所有关键部件都依赖进口,没有系统技术就成不了产业链。钱都被核心部件生产商和专利联盟赚去了。”
据了解,DVD的核心部件,如解码芯片、光头等占据了DVD生产成本的60%到70%,而这些全部是从美国、日本、台湾以及飞利浦等国际企业进口。中国企业只是赚取少量组装人力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深圳宝安区的碟机企业拥有各方面更有利的条件,但仍免不了利润微薄。据记者掌握的数字,去年一年,宝安倒闭的生产碟机的企业超过100家,主要原因是碟机的各类市场日渐饱和,利润越来越低。另外,宝安区有一大批专做东南亚市场的DVD企业,但由于近两年东南亚市场价格被一批潮州人打乱,出口的货都只能赚一点加工费,去年,很多企业因此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
“近期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出路就是产业创新。”薛宝根认为,“目前我们的碟机产业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所以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模糊的未来
与专家想法不同,目前国内DVD企业却对未来充满忧虑。
“我们也曾寄希望于EVD,并参与研发,但结果却与我们想象的不大一样。”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新华认为,“企业必须面对现实,EVD是个很尴尬的接口。”
但EVD的坚决推广者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却认为,EVD技术已经成熟。“产业需要一个过程,高清电视的发展是EVD发展的前提。EVD是目前全世界惟一产业化的高清碟机,我们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新科也是EVD的坚决支持者,“目前我们传统DVD的产能已经被缩小到原来的30%左右,其他的生产线则大部分都用来生产EVD。”新科营销副总樊文建告诉记者,“但去年我们在对手的攻击下,把EVD价格一下子降到千元以内的策略是错误的,那时那个价格是亏损的,现在才与成本持平。其实对能选择购买EVD的消费者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性因素,就和2000年买DVD的消费者一样。我们应该按照规律,随着规模增加成本下降而调整价格。”
和大企业一样,宝安区的DVD中小企业对未来也是疑虑重重。
对于目前的生存状态,特美电子总经理贺文标表示,由于这几年做得还可以,国内一些大的家电企业也开始找他们做一些OEM。但对于进一步在DVD行业发展壮大,贺文标也没有信心,“这个行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对于EVD,贺文标认为是一个方向,但是要超越DVD很难,因为DVD背后是一个全球的供应体系,核心部件批量生产,成本低,而EVD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中国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被认为是EVD崛起的重要机会,EVD的解析度是DVD的五倍,相当于电影胶片的画质。2月23日,信息产业部EVD电子行业标准正式颁布实施,EVD取代DVD的舆论一时大涨。本月初在青岛召开的中国消费电子博览会上,EVD更是风光亮相。
不过,仍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娱乐产业的态度将对未来碟机的走向起主导作用。EVD大概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DVD厂商的未来问题。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