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美元豪赌液晶屏让三星心惊
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Logo/newslogo.htm" frameborder="0" width="100%" scrolling="no" height="100%">frame> |
长虹、创维、TCL、康佳,农历新年前夕,中国四大彩电巨头宣布携手生产液晶面板。然而,在这一行业的领军者三星眼中,低调、迅速的行动者可能更让人心惊——这个行动者正是上广电。
日前,上广电销售副总赵海鸿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投资40亿美元建立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的工程已经启动。迅捷的出手让三星不得不放低姿态四处打探。
上广电集团似乎被赋予了上海式的稳健精明。上个世纪,它几乎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每一家外资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巨大的利润回报成为这个企业航母的“资金奶牛”。但它同样清楚,在显示产品制造的主业上依赖外资公司无异于饮鸩止渴。2003年,上广电投建国内第一条第五代液晶屏生产线,投资超过100亿元。
“战车”不会就此停滞。赵海鸿说:“上广电要在液晶屏产业上一直走下去,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在中国,一场围绕“烧钱机器”——液晶屏产业的真正“豪赌”正拉开大幕。
没有面板,只能挣脚力钱
当今国际平板电视市场最成功的厂商是夏普、三星、LG和索尼,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可以生产屏幕等关键部件。中国大陆企业面对的是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牢牢掌握屏资源的残酷现实。
记者(以下简称记):外界传言上广电要造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是这样吗?
赵海鸿(以下简称赵):纠正一下,应该是第七代。投资达到40亿美元,2006年底或2007年初投产。我们现在还在进行海外资金募集。
记:要直接跳过第六代生产线?
赵:对。上广电早在三年前开始运作这个超大项目。而几天前,四家国内厂商才联手做我们三年前做的事情。
现在,整个平板类产品同质化情况日益严重,很多相关的技术产品优势被竞争对手超越,但是核心东西——面板(液晶屏)无法超越,面板占到整个彩电成本的80%。没有面板,我们只能挣脚力钱。上广电的五代线从投产到盈利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2005年9月实现当月盈利3000多万元。按照国际惯例,这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上广电创造了一个奇迹。
现在,上广电的常务咨询公司是麦肯锡,他们会从全球的角度建议上广电的目标应该放在哪里。
记:那么上广电的目标是什么?
赵:2010年平板类生产面积要占全球的7%;终端方面的销售要做到全国前三;在未来的五年中参与上游、控制中游、在下游进行多元化积累。
华东曾是中国制造业中心,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中心开始南移,上广电的项目可以极大地带动当地先进制造业。这会得到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我们从其他的企业挖来了很多人才,比如长虹的产品研发总监,而我来自西门子,再加上现有的24个分公司的渠道,和进口品牌比有一定优势。
疯狂降价将在今年止步
去年,国产彩电品牌销量份额超过80%,不少企业的净利润却低于1%。由于包括液晶与模块在内的液晶屏占据液晶电视成本的70%至80%,大陆彩电企业对此根本没有话语权,这使得降价越来越多地蒙上了“自杀”的意味。
记:国产品牌去年生存环境并不好,造液晶屏是否是未来的解决之道?
赵:国产品牌在外资品牌降价打压下失语,究其原因是大陆厂商的面板需求高度依赖国际面板生产商。现在很多做平板电视销售的人都是以前做CRT(传统电视)的,擅长CRT市场的价格竞争,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价格空间打到自身都不能承受的地步。但没有上游的支持,我们的营销或市场动作都会底气不足。
记:中国大陆企业群起进行液晶屏投入会不会出现“慢半拍”的现象?
赵:当平板电视的价格降到传统电视价格的1.5至2倍时,市场销量会有一个“井喷”。一旦“井喷”时代到来,企业也会对面板更加依赖,面板成本可能会占到整机价格的85%。但2006年这种情况还不会出现,紧迫感还没有这么强。
记:您认为2006年的市场趋势会是怎样?
赵:价格会降,但肯定不会像2005年的降价幅度那么大。
晨报记者 刘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