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中国技术与欧美抢夺卫星导航市场
您的位置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中国技术与欧美抢夺卫星导航市场

2006-03-11 09:25:34 来源:商务周刊

【哔哥哔特导读】中国技术与欧美抢夺卫星导航市场

 是对抗还是兼容,对于卫星定位市场上的后来者们,需要面对的东西还很多。
    一位探险家驾驶着越野车行驶在广袤的沙漠中,忽然狂风四起,黄沙漫天,探险家迷失了方向。但你不用为这位老兄担忧,因为他随身携带有卫星导航定位手机。他会迅速知道自己的位置,辨别前行的方向,或者根据手机的行迹记忆功能,沿来时的路走出沙漠。
   不只是Discovery里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位于北京市酒仙桥电子城的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商务周刊》记者见到了这种功能强大的产品,该种基于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导航定位设备在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6年1月初,由于邀请NBA巨星姚明做代言人,合众思壮总裁郭信平和可口可乐等世界级巨头出现在中国首届体育明星代言年度人物评选大会的聚光灯下。而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领先者,合众思壮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等待后,也终于看到了市场的曙光。
   一个好消息是,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安排,在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将有700多条公交线路上的上万辆公交车和所有出租车安装卫星监测和导航定位系统。《商务周刊》从直接负责这一任务的北京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获悉,全部安装费用大致在26亿元人民币左右。
   2008年奥运会还将带来更大的好消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奥运物流课题报告显示,2008年奥运会期间估计增加3亿吨物流量,91%走公路,7%走航运,将形成432亿元人民币的物流市场。因此,建立物流信息平台、车辆调度与货物跟踪系统已经成为北京市组织准备的一大重点。据预测,围绕奥运物流市场,将有100万辆汽车需要安装导航和安全监测系统,市场总值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日本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就车载导航而言,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还不到10万辆,车载导航系统安装率不到2%,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60%,欧美也达到25%,而且这一市场在飞速发展。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卫星导航市场的‘龙头老大’。”说这话的是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测地导航研究所所长冈特·沃尔夫岗·海因,他在2005年2月初到上海出席“国际导航产业化与科技发展论坛”时强调,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全球导航领域的专家、市场分析人士和公司所达成的共识。
    GPS一枝独秀
面对巨大的奥运商机,类似合众思壮这样的国内卫星导航定位领域领先企业不会无动于衷。“目前是市场井喷的前夜,我估计,最短在3年之内,中国汽车导航市场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办副主任欧阳林翰对未来的市场非常乐观。
   之所以预测是“3年之内”,显然也将2008年奥运会列为一大契机。
   欧阳林翰承认,合众思壮一直在与北京市和奥组委进行接触。“但现在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因为一切还都在讨论中,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出来。”欧阳林翰说。
   1986年,合众思壮的创始人郭信平就已经开始了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领域研究和应用。那时候,世界范围内GPS卫星导航定位对民用市场还没有开放,在国内,专业人士之外更是很少人知道GPS。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产生源于美国为解决海军舰艇的定位导航问题,1973年开始研制,在经过20年、耗资200亿美元之后,24颗中轨道卫星环绕在地球两万多公里的上空,GPS系统于1994年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在军事上,这套系统可以为战机、军舰和导弹导航,并锁定攻击目标。海湾战争期间,GPS首次被应用于战争,“千里穿杨”的精确制导能力使其出尽风头。
   随着军事用途的开发,美国人认识到GPS在民用领域同样存在巨大的商业机会。也正是在1994年,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为国内较早进入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专业公司之一,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GPS生产企业美国GARMIN公司的中国总代理商。
   “我们的产品基本上覆盖了卫星定位导航产业链的所有方面,汽车导航只是一个方面。”合众思壮广告策划部副经理孙颖告诉《商务周刊》,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在汽车上有两种用途,一种是自导航系统,用户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另外一种是监控调度系统,主要用于防盗和物流调度。有意思的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中国的第一批个人用户是一批目不识丁的渔民。

“最初一套设备很昂贵,要5万元人民币。”欧阳林翰说,经过近10年的技术发展和客户增长,卫星导航定位设备的成本已大大降低。
   记者在北京市多个电子市场和汽车市场了解到,目前一套汽车监测系统价位在3000元左右,汽车导航系统产品在几千元不等,而最贵的嵌入式汽车导航仪,高档价位在1.5万元到2万元之间,一般的在1万元以下。
    这些应用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美国GPS系统之上,郭信平和合众思壮也见证了GPS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在中国的一步步发展。
  “在全世界,GPS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民用市场。”清华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过静告诉《商务周刊》,这与GPS是市场先进入者有很大关系,而且其技术成熟,成本很低——美国的一个GPS芯片只有20美元,这是其他国家目前很难做到的。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卫星定位系统中,除了美国的GPS,还有俄罗斯的GLONASS,GLONASS与GPS都是在1970年代初开始建设,1995年系统建成,在技术上GLONASS要落后于GPS,卫星的寿命只有3—5年,而且糟糕的是,由于前苏联解体,导致资金困难,致使该系统一度陷入低迷,发星能力弱,所以天上始终保持不到24颗卫星,少的时候只有六七颗星,很难与美国竞争。
    直到2001年,被搁置6年之后的GLONASS系统重又获得俄罗斯政府的重视。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如果在航天领域失去几代人取得的成就,那是不可原谅的损失。目前,俄罗斯在该系统中投入了巨额资金,按照计划,2007年GLONASS将全部改造完毕,有可能成为新的竞争者。
    来自欧洲的竞争者
     位于中国“硅谷”中关村的方正大厦0323房间,是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中心的办公地点。这个由中国科技部和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空间局共同组建的机构,成立于2003年9月19日,目的是促进中国与欧洲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伽利略计划培训人员。该机构目前依托在国家遥感中心。
    对美国GPS系统来说,欧洲正在成为新的挑战者。1999年,欧盟提出了“伽利略”计划,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是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按照计划,欧洲国家准备投资35亿欧元,向2.4万公里的外太空发射30颗卫星组成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预计2008年底该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2003年3月,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计划正式启动。
    2005年12月28日凌晨3时,伽利略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英国《卫报》评论说,这标志着欧盟与美国的空间竞赛将由此开始。
    中国对伽利略计划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成为该计划最早的非欧盟参与国家。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正式签字,这也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中国承诺提供2亿欧元的研发经费。
    2004年12月,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伽利略计划的中国总承包商。该公司一位人士告诉《商务周刊》,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公司将以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平台,对应欧洲伽利略工业公司和未来的伽利略特许运营商,联合中国国内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伽利略计划系统开发和验证阶段、系统部署阶段的建设,积极拓展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领域。
    记者从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了解到,2005年7月28日,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代表中方企业与中国国家遥感中心签署了三个关于参与伽利略开发阶段的项目合同,合同主要涉及应用部分,包括渔业应用系统、针对伽利略区域增强服务系统的电离层研究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标准化(LBS)。
    签字仪式上,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波称:“GPS以军用为主,兼顾一些民用,美方不对用户承诺,可以随时停止提供信号。而伽利略系统主要为民用,对用户承担责任,因而不会随意关闭。”
    对于未来中国巨大的车载卫星导航市场,该公司一位专业人士认为,作为市场的后来者,伽利略系统完全建成也是2008年以后了,所以现在还谈不上市场推广和在汽车导航定位领域的应用,但在系统建成后,伽利略系统不会放弃这块市场,因为伽利略系统本身定位就是民用市场。
    但美国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来自欧洲的巨大挑战。按照设计标准,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精度非常高,其确定地面目标位置的误差据说只有1米,而GPS系统的民用信号的误差在15米之内。所以有形容说,如果说GPS可以找到通往车库的路,那么伽利略可以找到车库的大门——这无疑是垄断了全球民用市场的GPS所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的“北斗”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卫星导航定位已经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个新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的一位专家认为,欧洲大力发展伽利略计划从长远看是有战略意义的,日本等国家也都在推动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其实,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即不为外界所知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1980年代,中国提出了“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发展计划,并在1983年正式提出北斗导航系统的方案,其突出特点是构成系统的卫星数量少,用户终端设备简单,一切复杂性计算均集中在地面中心站处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北斗一号”的头两颗卫星发射升空。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送入太空。当时的报道称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建立起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在业内,这三颗卫星被称为“北斗一代”。
    与美国GPS系统相比,“北斗系统”的优势在于具有短信息双向通讯功能,地面中心站可以马上联系到所有的终端,这对车辆监测、调度以及车船救险至关重要。
    但记者就2008年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采访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建的时候,他并不愿意对其中“北斗系统”的应用接受采访,只是嘟囔了一句“车辆监控和导航哪用得起北斗系统。”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了解到,“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建成后的很长时间里,其应用和推广并不理想。有业内专家曾指出,北斗系统原有设计是一个封闭系统,所以限制了民用用户的使用。
     过静向记者解释,与GPS被动式定位不同,北斗系统是主动式定位,需要使用者发信号申请,由中心站定位后再告诉使用者,这种定位模式比较落后,而且北斗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转发信号的,设计容量是有限的。
     记者从一份相关资料中进一步了解到,“北斗一号”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是每小时54万户。而GPS的容量是无限的。
     一位业内人士针对刘建的话解释说,对汽车用户来说,GPS由于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星发出的信号即可定位和自导航,而北斗系统并不具备自导航能力,其设备必须多出一个发射机,因此设备的体积、重量、价格和功耗上都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车载监控系统没有用北斗系统的,因为成本太高。”过静用两套系统的汽车监测整机的价格做了比较,如果使用北斗系统,整机价格都要在1.5万元以上,而基于GPS的整机成本已经降到两、三千元,有的甚至降到了1000元左右。
    在汽车自导航领域,过静认为使用北斗系统更不经济。因为与GPS工作原理不一样,北斗系统不能自导航,而必须通过地面中心站解算,告诉用户的位置。“这很复杂,从实用性上是不可取的。”过静说。相比之下,GPS定位直接就能显示用户所在的位置,不用申请,接受信号就能导航。
    由于技术问题、设计容量小、价格贵等原因,“北斗一号”系统的民用化推广一直陷于困局。2005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利用太少,系统近乎闲置,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戚发轫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总设计师
    其实,早在2003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在海口召开了第一次北斗系统的应用研讨会,会上很多专家针对北斗系统的商用情况很是着急,他们认为,北斗系统的民用市场推广不利,只有近千个用户,国家花了几十个亿的项目,资源浪费严重。会后,5位航天领域的院士联合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书,建议国家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和市场推广。温家宝总理随即做出批示并转给发改委,发改委开始组织专家研讨。
   过静参加了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讨论会。专家们提出,鉴于北斗系统的容量限制和设计特点,主要应该应用在几个方面,一是某些公益性领域,比如矿山安全监测、山区边远地区滑坡泥石流监测等;二是特殊的商业用户,比如渔业、森林防火、大气水文监测信号传输等。
   是对抗还是兼容?
  但过静坚持认为,北斗一代没必要做大量的推广,把一部分特殊用户用足用够就可以了。她指出,中国“北斗二代”系统建成后,商用化至关重要的成本才会降下来。 
    记者了解到,针对北斗一代的不足,中国正在准备“北斗二代”卫星的发射。目前,二代仍在论证之中,预计2007年有可能发射第一颗卫星,到2010年系统建成。“北斗二代”系统与GPS的原理基本一致,可以实现无限用户和广播式接收,但仍是只对中国地区覆盖。
    有分析认为,未来围绕几大系统的卫星定位导航市场竞争将会非常惨烈,由于民用市场上的竞争,将会引发几大系统的“太空战争”。针对欧洲的伽利略计划,美国已经扬言,在必要时实施“太空战”,摧毁“伽利略”。
   “未来的市场应该是融合的,而不是互相排斥。”过静认为,从技术角度,未来的接收机应该是兼容的,既能接收GPS信号,又能接收GLONASS信号,还能接伽利略的信号。而中国在“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建成后,终端接收机也能接收其他系统的信号。
   “在成本增加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兼容对用户来说是更安全和可靠的。”过说,虽然欧洲在大力发展自己的伽利略,但接收机也是兼容伽利略和GPS两种系统。
    目前,过静正在参与有关北斗系统的重要项目,就是北斗和GPS兼容的软件接收机以及北斗与GPS兼容的高精度接收机。
   对于兼容技术,欧阳林翰也认为会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而作为在市场一线的合众思壮来说,虽然目前仍然以推广GPS为主,但也不希望在一棵树上“吊死”。
   “从卫星系统看,北斗是中国自己的,伽利略是中欧合作的,GPS是美国的,最后谁会占有最大的市场,现在还不好说。目前来看,GPS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每个系统都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作为公司发展战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准备。”合众思壮总经办副主任欧阳林翰说。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延展

微信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广告
  • 广告
  • 广告
广告
粤B2-20030274号   Copyright Big-Bit © 2019-2029 All Right Reserved 大比特资讯 版权所有     未经本网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影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