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近20月,这笔交易经过美、中、欧盟、日、韩、俄等9个国家批准的
高通收购恩智浦并购案,就在多数还在持观望态度的时候,2018年7月26日,高通宣布放弃对恩智浦(NXP)的440亿美元的收购。意味着,将要支付20亿美元“分手费”,作为补偿。由此,全球最大芯片并购案画上了句号。
高通收购恩智浦事件过程
2016年10月,高通高调宣布将以约38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提供商
恩智浦(NXP)。
2017年6月,欧盟以高通和恩智浦未提供相关信息为由对并购案实施暂停审查。同年8月,欧盟重审核之后,再次拒绝了这次并购案。
2018年1月18日,欧盟做出最终决定,通过审核。
2018年4月17日,中国商务部要求高通撤回此前提交的反垄断审查申请,并重新提交反垄断审查申请。
2018年7月26日高通宣布放弃对恩智浦(NXP)的440亿美元的收购。
通过陈述,可以看出,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波三折,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导致的直接原因是,未通过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批。
对此,有人猜测,可能跟前不久中美拉开的贸易战有关联。不过,7月2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商务部例行新闻会上在回答媒体提问持以否定意见。他表示,“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具体情况可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详细了解”。高峰解释说,“该案属于反垄断执法问题,与中美经贸无关。”
高通恩智浦合作“不谋而合”
高通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无线半导体生产商和无线芯片组及软件技术供应商。主营业务为高通半导体业务术和高通技术许可业务两大部分。这与恩智浦现有的优势领域不谋而合。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主要业务是提供半导体系统的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包括手机、汽车、电子等。两家如果能强强联手,进一步完善了战略布局规划。
首先,提高控制全球的金融数据安全业务的能力。
高通业务集中移动和计算机等领域,而恩智浦(NXP) 业务侧重于汽车、物联网,网络融合和安全系统等领域。高通收购NXP可以将原有的汽车芯片和通讯技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还可以通过销售渠道,对基带(控制调制解调器、NFC、WiFi )等领域形成控制局面。使并购双方实现优势互补。
其次,能够在传统业务之外带来新的增长点。
如果这笔并购成功的话,高通解决了智能手机业务依赖,强化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业务。值得一体的是,高通在智能型手机及通讯芯片领域,长期占据主导优势。数据统计,高通在高阶及中阶智能型手机Modem芯片市场共掌握约50%市占率。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成长的趋势,高通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在此情况下,高通急需找到新的出口,借力恩智浦,发力下游的流失,积极探索升级转型。
收购案是契机还是梦魇
从初期并购案开始,历时了近20个月的时间,高通并未能如期所愿的收购恩智浦。
其实,通过此事件不难看出,高通严重低估了恩智浦半导体的价值。早在2016年10月高通方面,当时开的价码为380亿美元,约合每股110美元。然而,遭到恩智浦半导体股东的反对,并以 440亿美元,约合每股127.50美元。最终,同意了收购。其次,中国监管部门迟迟不放行,使其对未来的策略布局难以判断。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依法对收购案进行审查。并没有得到切确的消息。
收购案带来的直接影响
并购案告一段落,高通向恩智浦须支付高达20亿美元的分手费。
也就意味高通公司将回购自己300亿美元的股票,约占该公司当前920亿美元估值的三分之一。另外,知情人士称,可能会对其他希望收购中国巨大的发展中市场和公司的美国公司造成阻碍。尽管技术交易似乎是主要问题,两家芯片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合并交易的失败。
后续
高通公司CEO Steve Mollenkopf在消息公布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显然已经陷入困境。我们认为现在正确的做法是继续前进,降低公司业务中的不确定性并增加公司的受关注度。”似乎也是自我安慰的说辞,高通当初宣布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时,不会料到这笔交易会如此曲折坎坷。
一些业内人士也发表了相关言论。某行业人士表示,“虽然国内企业还无力涉足高端市场,但已起步,给成长的本土半导体企业缓冲期。”这一看法在我国半导体从业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收购案对国内这个产业群体的弱势和不足有清醒认识。
不难看出,跨越了20多月的芯片并购案,给中国
汽车半导体行业留下了一丝机会,我国在自主研发“芯”事业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