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表态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军工等领域。与此同时,军改、国企混改也在深化落地,这为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且,随着产品实力逐步提升,中国军工出口开始扩展,有望紧追高铁。
全球竞争力增强 近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发布的《2018全球军工企业100强排行榜》,引起了国内震动。
根据《防务新闻》的统计数据,此次入围榜单的100强军工企业2017年的累计销售总额为3754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2.9%,连续两年呈现增长态势。其中,百强排行榜前10的军工企业销售总额占到了全球军工百强销售总额的51.6%,市场份额优势非常明显。
但是,前100强中,亚太地区共有16家军工企业入围,这些企业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印度,中国军工企业则无一上榜。
不过,这主要跟中国企业拒绝提供相关信息录入有关。事实上,得益于军工业现代化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中国已经成为了重要武器出口国。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分析,2000年到2017年,中国武器出口量增加275%,武器进口下降56%。过去10年来,中国占到全球武器贸易的5.2%,排在美国(32.4%)、俄罗斯(23.7%)、德国(6.6%)和法国(6.2%)之后。
根据11月8日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的报道,随着全球军火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军工企业开始改进对外军贸模式,在出口武器硬件的同时,也在加强先进武器技术输出和后期服务。例如中船重工近日与泰国军方达成协议,同意在军事装备和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去年,泰国政府正式敲定从中国进口潜艇的订单,耗资3.93亿美元。
据透露,中国打包出售的不仅是潜艇技术,还有无人机和战斗机生产线、陆军远程火箭炮等。去年,中国航天科技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将从中国引入“彩虹-4”无人机生产线。
国内补偿性增长 而国内方面,2017年我国国防预算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7.0%。近10年来,中国国防费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1.3%,低于世界军费开支占全球GDP2.4%的平均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军费将与GDP增速同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军改的逐渐落地、国防预算的稳定增长、军贸需求的不断增加,军工行业需求端将会有明显改善,行业基本面向好。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装备采购上升至 157 次,预计随着军改的深入推进,2018 年军队装备采购需求有望迎来补偿增长,截止 2018 年 2 月 28 日,2018 年 1-2 月份装备招标采购次数累计已达 51 次之多,远高于 2015-2017 年同期水平,增幅远超预期。
国防预算支出方面的增长也促进了雷达市场平稳且强劲发展势头。军用雷达在我国军工电子行业应用广泛,探测、警报等应用领域对军用雷达有强烈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军用雷达市场增速维持在10%以上;2017年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根据分析机构测算,到2023年,我国国防军备预算支出将超过15600亿元;按照发达国家雷达经费占国防军备预算3%的比例估算,预计到2023年,中国军用雷达市场总额将会达到470亿元。
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航天产业的扶持力度,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推进,北斗导航产业兴起,预计发射百箭百星。我国目前国防建设的不足决定了未来国防建设投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预计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领域的国家投入未来5-10 年将有望达到20%的复合增长。
据人民网报道,2018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执行以北斗组网、嫦娥四号为代表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创历史新高,相比2017年的16次,同比增加125%。据中国航天发射技术2017-2023的规划,未来三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仍然饱满,商业航天迅速发展。
在国防预算增长、军品五年周期前松后紧带来订单补偿性增长背景下, 从多家军工企业披露2018年一季度军工订单增长情况看,今年或将迎来军品订单大年。
宏达电子董事长钟若农表示,受军品订单“大年”影响,该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明显。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32.88%;净利润4239万元,同比增长18.98%。
军改、军民融合逐步落地 尽管我国在军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与美国在先进战机、舰船、陆军装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而且随着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尖端武器装备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亟需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以及军品定价议价机制等改革措施,来不断丰富行业供给,不断完善国防工业体系。
今年9月份,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税务总局等八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其中特别对军工企业进行了说明:有关部门要抓紧对军工企业国有控股类别相关规定进行修订。
截至目前,国资委已经开展了三批共50家混改试点。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中,央企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军工、电信等领域。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名单则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得到进一步明确。
但其实,早在2017 年 7 月军工企业第一批 41 家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就已经启动,2018 年十二大军工集团已经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为各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前提。
2018 年军改已经进入实施以来第三年,并已经完成领导体制改革部分,按照军改实施要求,2018 年将进入军改第三阶段“对相关领域改革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持续推进各领域改革。”
不仅如此,11月4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将搭建民营企业优势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对接、交流平台,推广可转民用的军用先进技术,促进供需交流。
军民融合早在2015年就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并且在国内掀起了阵阵热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
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说,军民融合浪潮下,很多民营企业有了参与的机会,一大批企业涌入,粗略估算全国跟军工业务沾边的企业至少有万家,其中拿到军工四证的企业应该又几千家。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中国已调动至少3870亿元人民币投向民营企业,用于开发具有军用潜力的技术。
总的来说,改革就产生了一定效果。一些中国企业在无人机开发和出口等方面走在前列。到2018年,中国已向十多个国家出口重型和武装无人机。
但与此同时,中国军工业改革仍面临诸多障碍,包括国有企业一家独大,对军民融合缺乏清晰的立法和规章制度。而且还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通、军民信息不通、准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民品几乎很难做进军品中。尽管军改制后,军方开始主动挖掘民用的先进技术,往往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委托第三方来物色合适的技术/产品。
量子防务公司军方装备管理首席专家夏良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军民双方之间有道深深的隔阂,“比如某公司有着很厉害的锂电池防爆技术,但不知道可以用于军方什么部门;而军方采集技术时,往往会吃惊,现在的民用技术这么先进。”
另外,从产品结构层次来说,一个完整的军工产品从上到下分为武装总体-分系统-总机-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部组件五个阶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对象集中底层基础部件,能够做到分系统及以上的寥寥无几。
总的来说,夏良华认为,目前陆军和火箭军体系相对较为封闭,民营企业进入弹性较低。而海军和航空领域已经引入竞争机制,“十三五”期间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时期。走进军用的资质,如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类的要求是相对较低的,而武器和芯片这类要求较高。
不过,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军民融合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苗圩部长表示,将会继续编制发布年度《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鼓励其利用先进军用技术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