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疫情放开后,新能源车会迎来新机吗
您的位置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疫情放开后,新能源车会迎来新机吗

2023-01-10 15:24:39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作者:何紫微 点击:3930

【哔哥哔特导读】疫情放开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又迎来一次冰点,参考国外疫情放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回暖,加之国内政策支持,新能源车回暖指日可待!

“缺芯”、“停产”,这是新能源汽车在刚过去的一年里面临的困境。进入到年底,本是各大车企的收官大战、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进入倒计时、购置税减半等多重因素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第四季度将迎来新的高峰。谁知随着疫情全面放开后,不少人出现了感染、居家办公的情况,消费市场萎靡,新能源汽车又迎来一次冰点。

国内专家预测,此轮疫情要做好2-4月的准备,也就是说汽车行业至少还要经历2-4月才能恢复常态。不过,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人们对“应染尽染”有了全面的感知后,汽车行业和消费市场的回暖趋势不可逆转

国外疫情放开 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

美国疫情管控期短,全面放开后配合货币政策,迎来报复性消费,经济增长强劲。但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经济恢复后动能显著走弱,2022年上半年实际GDP环比连续负增长。据券商研报报道,美国疫情期间汽车行业恢复较缓,但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截至2022年9月,美国汽车销量同比约为4%,但新能源车当月同比44%。

新加坡自2022年4月全面放开后,零售、餐饮业均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就汽车行业来说,新加坡机动车辆零售指数不及预期,但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提升。根据新加坡交通部长表示,截至2022年5月,新加坡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注册量占新车注册量约8%,是2021年全年的两倍。

韩国自放开后,仓储运输、制造业以及服务行业恢复较好。但汽车恢复速度较慢,放开后两年复合增速均为-1%。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降反增。截至2022年10月,韩国电车和氢能车同比分别增长72.7%、54.3%。

总体来看,随着各国逐步放开对疫情的管控,仓储运输、服务业以及制造业较其他行业恢复速度快。汽车消费放开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未都出现向好局面,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强劲。当然,社会经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疫情只是一小部分,有国家调控的尺度、财政政策的方法、货币政策的手段、还有产业变革的重心等等。例如美联储加息或多或少都对各国各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政策利好 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近日,多项政策的颁布给新能源汽车回暖带来信心。11月末,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工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加快推动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统筹推动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技术攻关、产能提升等工作。

通知

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中指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对于202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条具体要求,其中一条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随着国家政策的方向明确,各地也陆续出台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补贴政策

资料来源网络 《磁性元件与电源》杂志制表

小结: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确定超过20%,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的2025年占有率目标。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至2025年、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分别达到46%和54%,这比《规划》中提到的“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的目标又要提前至少6年。

聚焦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新加坡、韩国三个国家防疫措施放开后,疫情短期激增导致消费萎靡,后期逐渐复苏。且疫情的放开,给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生机、活力,加之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回暖指日可待!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延展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

微信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广告
  • 广告
  • 广告
广告
粤B2-20030274号   Copyright Big-Bit © 2019-2029 All Right Reserved 大比特资讯 版权所有     未经本网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影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