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or重资产 磁性元件企业该如何抉择
2023-11-21 15:15:04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作者:丘水林 点击:27861
【哔哥哔特导读】轻资产好还是重资产好?磁性元件企业该如何抉择?头部磁性元件企业在资产模式的选择上有何特点和共性?本期《对话》磁性元件头部企业将为你一一揭晓。
编者按:轻资产与重资产在结构上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划分指标,学术界一般将固定资产比率大于50%的划为标准重资产,介于30%~50%的为轻资产化,小于30%为标准轻资产。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想要买地自建厂房,加上磁性元件行业的特性,导致磁元件企业普遍更偏向于重资产运营。
但当前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叠加经济周期的下行,市场竞争也更趋激烈,拿地是否仍是磁性元件一个必选项?若真想拿地,又该遵循什么节奏?头部磁性元件企业在资产模式上如何抉择?本期《对话》我们通过采访磁性元件企业和整机客户,共同探讨当前磁性元件企业运营模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问题1:贵司目前是属于重资产还是轻资产模式?磁性元件企业哪种资产模式占主导地位?
蔡金波:磁性元件企业作为传统制造型企业,原则上一般以重资产模式运作,但从国内上市的磁性元件企业公开数据报表看绝大多数属于轻资产化模式。
头部磁性元件企业固定资产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各企业年报,顺络电子整理提供;表格中资产单位为亿元
杨建民:磁性元件行业偏向于重资产,毕竟设备、厂房等投资各方面还是很多的,包括大部分磁性元件企业应该都属于重资产。
问题2:贵司未来3-5内是否有购置自有厂房的规划?如有主要原因是什么?您认为磁性元件企业重资产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马进雄:从长远来看,磁性元件企业购买厂房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不会那么被动,成本管控能力也会更强。如果有这个能力,我认为不是坏事。
蔡金波:我司总厂房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含在建),3-5年内暂不需要购置自厂房。
磁性元件企业重资产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①相比物联网等高价值行业,磁性元件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人均产值不高,要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就需要大量的人和场地;②市场产品规模效应,需要以规模的优势快速拉高进入的门槛,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磁性元件产品单位成本,提高企业获利能力;③需要持续投入人员和设备进行先进的技术创新,大量的研发投入导致净利和自由现金流低。
杨建民:最早的厂房已超过10年,目前河南、湖北、江西的自购厂房以及东莞的产业园也正在建设中。
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是考虑到磁性元件产品的升级换代,原有厂房部分设备跟不上,新厂房增加设备更方便;二是可更好地贴近客户,满足客户服务需要;三是利用当地较低的人力成本。
一方面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在赚钱后购买自己的土地和房子,另一方面是租赁厂房存在不确定因素,比如此前因为二房东导致的租金涨价等对磁性元件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此外,从长远发展角度看,租赁厂房一旦需要搬迁,会造成额外的搬迁成本,自有厂房则可避免,也可以更放心地投入产线。
德珑磁电:德珑磁电的自建厂房始于10年前,在合肥、滁州、凤阳也有自建厂房,目前南海里水总部大楼处于在建状态,预计明年底迁入。
因为我们的客户体量相对较大头部型企业,自建厂房也是为了在产能、规模跟上客户的步伐,同时也提高生产的自主性。
桂玉红:①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其实都想去买土地;②杭州产业园规划的是总部经济,对我们而言更需要的是把钱投入到整个经营体系中;③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企业有这个规划和实力。
问题3:对于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哪种模式更为合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哪种模式更有优势?
马进雄:磁性元件企业轻资产运营的相对较少,我们在选择供应商时,轻重资产也不是首要考量标准,最主要还是磁性元件产品各方面性能和特性能否满足使用需求。供应商是否具有厂房确实也会是一个考量因素,针对供应商厂房也会做相关信息调查,比如有多少生产场地、新增了多少等,以评估产能是否能够满足,但占比不会太重,哪怕是租赁场地,只要生产能力、设备和管理各方面能够匹配就行。
蔡金波:初创企业个人建议前期采用轻资产模式,降低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保证企业现金流,同时打造公司品牌,后续根据公司的运营情况确定合适的发展模式。
轻资产模式更注重磁性元件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价值创造,这种模式帮助磁性元件企业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和灵活性,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降低磁性元件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降低企业的压力。
重资产模式更注重磁性元件企业的稳定性和控制力,将磁性元件企业的资源投入于核心业务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这种模式可以帮助磁性元件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链整合,提高磁性元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但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和运营成本。
因此,对于初创和中小企业来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个人认为轻资产运作更为合适。
著名的“微笑曲线”表明位于曲线两端的环节为整个产业中获利最高的地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销售额/服务)。面对当前市场竞争激励,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选择何种模式需要找到公司的高附加值环节和关注重点,扬长避短。对于磁性器件行业而言,轻资产模式能够迅速应对变化的不确定性、资金更灵活、进入门槛低,但对质量的管控程度不高;重资产模式相对附加值较低,资金需求量大,但能够产生规模效益,该模式一般适应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政策和产业升级相关性强。对于磁性器件行业,需要从重资产化模式向轻资产化转变,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
杨建民:初创型企业可能还是重资产模式更合适,初创型企业专利、知识产权比较薄弱,在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需要依靠设备来获取订单,积累行业知名度。
桂玉红:我觉得是要分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纬度和不同的定位去决定轻资产或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在初创期一定要轻资产,因为重资产运营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在经营上面对很大的风险,中期阶段需要厘清到底是走制造路线还是研发路线。
问题4:问题:您认为对于磁性元件企业而言,重资产化运营的门槛有哪些?
马进雄:主要还是取决于磁性元件企业的规模和增速,如果每年的增长已经超过50%甚至翻番,原来只能做三五亿,现在能做十几二十亿甚至五六十个亿,我觉得就有这个必要。
蔡金波:①与客户的战略合作:重资产化意味高投资,需要客户对企业的高忠诚度和依赖度,产生客户粘性,提高产品销量;
②运营成本控制能力强:通过精益化生产管理,跨行业的生产模式借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严格控制磁性元件产品成本,提升磁性元件产品竞争优势;
③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基础材料创新、产品结构设计创新、生产工艺与设备控制技术的高度融合,可以使磁性元件企业进行质量控制和高效生产,快速实现规模效应。
杨建民:这个不太好界定,我觉得起码年销售额达到3亿以上,磁性元件企业的经营、利润等各方面都比较稳定以后,相对会更好。年营收几千万的磁性元件企业,其实还不太稳定,过早的投入资金购买土地,一旦市场或客户发生变动,业绩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实际上这种问题可能已经正在发生,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具体到上游供应商而言,相较前两年增速已经放缓,此前投资设备、购买厂房比较激进的磁性元件企业,目前压力很大,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
桂玉红:普晶电子购置产业园时,营收规模还不到2亿,我们可能比较特殊一点,因为我自己就是房地产这一块的。
问题5: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您觉得未来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或指标会发生哪些变化?磁元件企业应如何做好准备以适应未来的变革?
马进雄:未来对供应链的管控会越来越规范,一是要满足磁性元件产品特性和技术要求,二是各项资质要齐全,三是研发、生产、管理水平相匹配。尤其是高端类磁性元件如汽车、光伏等附加值较高的磁性元件产品,未来肯定会跟随下游客户需求,因为客户对我们已经有超过100项要求,这些要求也会向上传递到磁性元件企业。
蔡金波:企业的资产模式的变化:①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②轻资产运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营效率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③国际化拓展,通过国际化经营和海外投资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和资源,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实现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磁性元件行业正逐步走向降低固定资产占比,向轻资产化模式靠拢。降低固定资产占比我认为有以下方式:
①技术平台化:找准企业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实现磁性元件产品、工艺、设备平台化,提高单点技术能力的壁垒,提高设备产能利用率,降低拓展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规模效益;
② 精益生产: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产线,关注平台综合效率,持续降本增效,避免盲目的资产投入;
③ 资源整合:确认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资源整合将关键资源投入至核心竞争力模块。
杨建民:头部型磁性元件企业规模大了以后,研发、专利、品牌知名度、客户等各方面资源更多,不少企业实际上是在往轻资产化方向转型,加强市场和新产品的开发,制造方面则尽可能聚焦核心技术磁性元件产品。
桂玉红:以前那种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慢慢都会淘汰掉,头部企业一定会跳出一批去面对市场,同时会有一批小而精的企业来补缺,这个阶段我觉得企业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或版块,深度的重资产没有问题,前提是要评估自己的开发能力。
结语
轻资产化是头部磁性元件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综合磁性元件上市企业数据来看,其实头部都有一个特点,在保留核心产品的重资产运营外,都在往轻资产化方向转型;
重资产模式适合二三梯队磁性元件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是产业发展规律,二三梯队企业可选择某个领域甚至某个产品进行重资产运营,梳理护城河,打造“小而美”企业;
买地建厂并非必选项。从目前磁性元件行业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买地建厂反而会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必选项。从整机客户角度看,虽会将厂房纳入供应商选择指标,但占比不大,整机客户更看重磁性元件企业产品性能及整体的匹配度;如果一定要选择买地建厂,综合受访企业观点看,3亿营收规模是一个门槛,尤其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买地建厂当谨慎。
我们认为,人才才是当前及未来磁性元件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此前统计数据显示,半导体、逆变器和磁性元件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薪分别为30.28万、20.09万和11.87万,在制造工厂环境相对较差的前提下,需要更高的薪资待遇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但现实情况刚好相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磁性元件行业人才匮乏的原因,未来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磁性元件企业在人才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膜包压方线作为磁性元件制造的重要材料,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却频繁遭遇断线问题,这究竟该如何解决?彼利奥电气绝缘与磁性材料专家给出其创新实践。
电源系统正经历转型,磁性元件磁集成技术成关键突破点?王宁宁教授在学术年会上分享的新型封装基板集成技术,将如何引领电源技术革新?
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近日揭晓!顺络领衔,还有哪些磁性元件企业脱颖而出,占据重要席位?让我们一探究竟!
从几年前30/60kW到现在300/500的充电桩,在外观上却没多大的区别,这其中磁性元件体积的减小功不可没。磁集成技术的应用,又将为小型化带来哪些惊喜?在落地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磁性元件领域专家聚首杭州学术年会,杨玉岗教授直击磁性元件行业痛点:高频化“拦路虎”下,我们如何破局,引领未来新风尚?
对电源转换系统高功率密度解决方案的不懈追求,最近产生了有趣的新工程理念和转换拓扑。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大多数都取决于理论预测,即磁性元件和电容器的尺寸应该随着转换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