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宏力有望合并:人事调动酝酿开端
2009-02-20 10:13: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晶圆双杰初现
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如能合并重组,中国晶圆产业的格局或将发生重大改变。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傅文彪近日走马上任宏力半导体董事长,盛传许久的华虹NEC(下称华虹)与宏力半导体(下称宏力)的重组整合或已悄然启动。
虽然重组方案目前还不太明朗,但业内分析认为,一旦合并成功,国内晶圆(硅半导体积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是制造IC产品的基本原料)产业目前由中芯国际“一家独大”的格局将受到有力冲击,双杰格局将初现雏形。
人事调动酝酿重组开端
2月12日,宏力半导体董事会任命傅文彪担任董事长,该任命已于1月19日生效。在就任宏力董事长之前,傅文彪是上海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此前还曾在多个上海大中型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并参与领导了中国内地第一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华虹NEC前身)建设和量产的全过程。
无独有偶,早在1月22日,华虹也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宣布刘文韬辞去总裁兼CEO职务,由邱慈云接任。在华虹NEC之前,邱慈云曾在马来西亚担任SilterraMalaysia总裁兼CEO。有业内人士表示,邱慈云就任的主要目的,是为华虹上马一条12英寸的晶圆生产线做准备。
双方几乎同时重启高层人士任命,业内均将此视为一个双方即将重组的积极信号。昨日记者联系华虹与宏力,双方均表示目前并无更多信息发布。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薛自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局面来看,重组是必然的,也是一件好事。”
薛自认为,2008年中芯国际产值80多亿元,可能的话,宏力产值10多亿,华虹产值20亿,加在一起是中芯国际的一半左右。“如果再加上可能会落实的12英寸项目,估计合并后的产值会继续扩大。”
重组尚未明朗
双方都是国资背景,且背后的股权结构相当复杂。宏力的主要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香港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美国超捷、日本三洋、私募基金GEMS和UCLAsia。华虹的主要大股东为华虹集团,其次为日本NEC,背后有CEC、上海久事、上海仪电等企业。
上海环境热线上公布的《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909”工程升级改造——华虹集团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公示》是目前唯一“确凿”的官方公示的12英寸生产线上马信息。该项目由华虹投资建设,总投资22亿美元。
耐人寻味的是,华虹蓄势待发的12英寸项目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与哈雷路交汇处,刚好是宏力厂房的所在地。
“这只是个项目规划,具体何时上马还要等相关批示。”昨日,华虹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双方重组,该人士表示,“目前从我的层面来讲,公司并没有重大调整的通知。”
也有业内人士猜测,这条新的生产线或将随着双方重组序幕的拉开而逐步推动。
薛自也表示,新的生产线上马对行业是利好消息,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这个项目肯定要落地。但下一步谁主动、如何做,目前还不明朗。
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认为,两个企业的重组合并将会改变中芯国际一家独大的行业格局,对双方都有促进作用。谈到双方将如何进行整合,莫大康说,“目前还为时尚早,合并不会那么快启动。”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极海半导体近日宣布推出多款工业级通用MCU及首款AFE,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同时升级丰富自身产品矩阵。
本周,英飞凌、瑞萨电子、极海半导体以及先楫半导体等多家国内外半导体厂商发布新品,涵盖IGBT、100V N沟道MOSFET以及实时控制MCU等多款产品。
瑞萨裁员风波后又有汽车业务新动作?从裁员到布局,瑞萨的一系列举措说明了什么?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放缓,瑞萨会是一个缩影吗?
本周,TI、Littelfuse、纳芯微等多家国内外半导体厂商发布新品,涵盖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全桥变压器驱动以及非对称TVS二极管等多款产品。
2024年磁性元件产业链价格战如火如荼,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磁集成技术及铜铁共烧工艺如何成为行业突破困境的关键?这些创新如何引领行业前行?
半导体行业又一重磅并购!康佳集团发布公告并购芯片“小巨人”企业,旨在整合供应链、提升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从这次收购动向,可以看出半导体行业哪些趋势?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