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潍坊主要街道上,白光LED(发光二极管)路灯已完全取代了高压钠灯等传统路灯,在北海路、东方路、胜利街、健康街……高显色性的白光LED更加衬托出了“风筝之都”的美丽。潍坊从2006年10月起,陆续安装了LED路灯,目前有2万多盏,包括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所有道路和潍坊其他城区的半数道路。据了解,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LED城市道路照明项目。同时,在澳大利亚的地铁站,LED日光灯已经替换了站内全部荧光型日光灯。据悉,这些LED灯均来自山东潍坊一家LED照明企业——— 中微光电子(以下简称中微)。该公司于2004年由海归人员创建。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在全球安装了近5万套LED灯,是全球范围内生产安装LED路灯最多的企业。
自主创新要提前布局 2004年创建中微的时候,该公司董事长孙夕庆博士就考虑做LED路灯了。当时业内对LED做通用照明还有很多疑问,有人说这是一二十年之后的事情,应该先在学院中解决技术问题。“但当时我判断LED路灯在三五年内就能实现商品化。”孙夕庆博士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布局。”
在孙夕庆博士看来,自主创新是要提前布局的,而不是等别人做好了再去跟风,如果跟风就等于丧失了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机会,而且要永远面对别人给自己设立的各种壁垒。这也是孙夕庆博士长期坚持的一条创新原则。比如,两年前他曾经根据行业的形势果断叫停了公司正在研发的太阳能电池项目。他说:“有时,要学会放弃。”孙夕庆博士认为,企业要自主创新,一定要提前进行相关技术积累。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提前三五年开始做技术积累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不用花费过多的资源,也能够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对LED通用照明项目的准确判断和提前的技术积累,证明了这位清华博士眼光独到。2005年,他们在实验室中做出来的小颗粒LED灯的光效已经达到70lm/W,这比节能灯还好。虽然当时业界仅把LED当作一个光源来看,将其与传统的光源作对比,但孙夕庆博士认为,由于LED有很好的方向性,具备灯具的配光功能,他从中敏锐地看到了LED作为通用照明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借助试验数据和对LED的理解,孙夕庆博士感到,如果三年内能够解决LED的发光效率、光学利用率以及配色等技术问题,就可以推出产品,进入市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下决心选择了LED通用照明这个绝大多数人还持怀疑态度的产业,率先抓住了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机会。
2006年,中微率先推出了第一代100W的LED路灯,并在潍坊高新区内安装了300盏,“LED灯上路”,这在当时的业界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技术创新和品质控制两手抓 虽然获得了第一步的突破,但产品安装之后,他们发现照度还不太理想。而且半年后,这批产品又陆续出现了问题:LED灯光衰减达30%,就是俗话说的亮度变暗了30%;还有1/10的灯灭了。但孙夕庆博士早有这个心理准备,他说:“我们并没有把第一代产品当成最终投向市场的商品,而是想通过它来反馈问题,并加以完善。”为此,他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必须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失效分析,他们发现光衰减除了与透明材料的黄化有关外,很大程度上与散热不好有关。这也是目前仍然困扰很多LED路灯企业的一大难题。孙夕庆博士在当时就下决心要解决它。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金属共晶焊接”的专利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业界普遍靠导热胶来散热,效果一直不理想。经实验证明,使用新技术的LED灯在工作5万小时(相当于路灯使用11年)后,光衰减小于30%。
与此同时,中微发现在多数情况下LED路灯失效是因为驱动电路出了问题。这些驱动电路多为电网中各种复杂异常的信号所损坏。为此,中微重新开发了驱动电路,新的驱动电路完全避免了各种有害信号对电路的冲击。
针对照度不够的问题,中微分析认为,其与LED光的利用率不高有关。为此,中微开发了“微分折面配光技术”,使LED发出的光大部分照射到道路上,这样,照度一下子达到了20勒克斯以上,超过了路灯照明的国家标准。而且,灯光的均匀性很好,不会在道路上形成黑带。
此外,针对LED的特点,他们还开发了配色技术,使LED路灯的色温均匀,不会在道路上形成花斑,从而保障了人们的行驶安全。而色温在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因此根据LED的特性,他们将国家标准进行了延伸。
在技术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中微又着手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由于目前LED业界还没有统一的质量认证标准,中微品质部门在公司首席运营官陈晓东的带领下,针对LED的特点,细化了各项程序和指标,包括可靠性设计、来料检验、制造工艺控制、成品路灯全面检测等,对供应商建立了严格的认证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在此期间,他们还借鉴了光通信的相关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中微还投资1500万元,购买了业界一流的仿真可靠性试验测试设备,开展了一系列可靠性试验。产品还通过了CE、UL、防爆等一系列国内外认证。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微的LED路灯能够满足任何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下客户的需求。
2007年夏天,中微推出了第二代产品,这也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产品。2008年10月,中微推出了第三代产品。与第一、二代产品相比,第三代产品的品质“极其”可靠,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安装的1万多盏LED路灯中,还没有一盏被退回。LED路灯光色均匀,均匀度超过0.6,驱动电路是隔离式的,而且高度智能化,可以根据光、声、环境调节光输出。
纵向集成和横向收缩 除了技术和品质管理上的创新外,孙夕庆博士坦言,他们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也非常多。如今中微采用了“纵向集成,横向集中”的模式。
所谓“纵向集成”就是中微从上游芯片一直做到下游灯具,覆盖了LED外延、芯片、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而“横向集中”则是指他们下游的拳头产品非常集中,只做路灯和商业灯。而且,他们在上游产业的发展策略是“但求有,不求多,但求精,防止粗”;在下游则要“规模大,水平高,实力强”。
在孙夕庆博士看来,这样的布局和策略非常有益。其中,“纵向集成”可以为公司带来技术、制造成本以及产品质量上的优势。据悉,目前,中微出产的灯具有30%的芯片是自己生产的。孙夕庆说:“因为我们了解自己芯片的特点,因此在应用的时候能够发扬优点,避免不足,而且也会给我们的技术积累和成本优化带来好处。”
而“横向集中”则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保证销售成本的优势,也带来品牌的优势。“在一个行业刚开始的时候,未来产业链如何划分还没有人知道。‘纵向集成’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开发技术,掌控全局。”孙夕庆博士说,“一旦产业发展成熟后,就可以决定哪一部分能体现你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明白该放弃哪些环节。”
对于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孙夕庆博士认为,在运营上要收缩战线,放弃自己没有竞争力的东西,做自己拿手的东西。“越在这个时候,越要让客户加强对品牌的认知,让他们知道你最擅长哪些领域”。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肯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影响,但孙夕庆博士分析说,对中微而言仍然有一些有利因素,如中国拉动内需,加大基础建设和节能环保方面投资等。另外,中微对国际金融危机有一个提前的判断。“在美国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我们认为它必然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并会造成市场资金紧张。”他说,“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提早做了准备。我们提出‘现金为王’的策略,控制销售回款的风险。在原材料降价的情况下,我们将库存清零,并通过良好的运营,努力增加现金积累。”
经过一年的运作,2008年中微的现金流增长了1倍多。
海归观念与本土管理艺术相结合 在中微解决技术、品质、市场等大量问题的过程中,有两种不同背景的人并肩战斗,既有像孙夕庆这样的海归人士,又有像首席运营官陈晓东这样的国内优秀人才。孙夕庆博士坦言,正是海归的观念和技术加本地化的管理艺术才托起了今天中微的发展。
在孙夕庆看来,由于在海外多年的创新和创业积累,他相信自己在创新观念上比较领先,认为美国人在创新方面的思维方式(thinkingstyle)也特别值得国内企业借鉴。这种思维方式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做一家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差异化特点。相反,国内企业形成的跟风和一哄而上的行为很难实现真正的创新。
孙夕庆博士还强调,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思想高度,而这些思想一定要从市场中来,有了思想再确定技术的方向,而当技术开发到一定程度时,再看它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产品,哪些产品可以投向市场,而新产品投向市场后又会诞生那些新的思想。他认为,公司的创新思维一定要建立在“市场——— 思想——— 技术——— 产品——— 市场”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上。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从时间上说,思想内容一般涉及企业5到10年的发展,技术一般是3到5年,产品问题则需要在两年之内解决。
孙夕庆发现,很多人才非常缺乏这样一种创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们的关注点就是做产品,不去考虑技术的积累,更没有想到思想的问题,这么做,企业很难做强,做长久。
为此,孙夕庆博士通过反复培训和指导,来逐步培养公司员工建立新的思维。“我们做年度战略规划的时候,研发部经理一上来就谈今年我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我立刻告诉他,我希望先看到你今年计划开发什么样的技术,然后再看你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他说,“我就是逼着他们往这个方向走。”
在管理、生产、品质、物流及销售等方面,就要发挥国内人才的特长。“我从陈晓东他们身上看到,他们对国内情况摸得很透,他们去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我的想法不一样,但能够处理得非常好,我把这称之为‘艺术’,所以我觉得离不开他们。”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各负其责,然后通过培训、培训、再培训,把这两部分优势最终融合在一起。”
记者去中微参观期间,该公司销售总监张辉曾介绍中微提出的“一两年打基础,三五年上规模,十年成一流”的发展目标。
目前,中微已经进入了上规模的阶段,去年营收达1亿多元,2009年到目前止已有上亿元的订单。而对于“成一流”的含义,孙夕庆博士解释说,中国应该在10年内出现一些像IBM、飞利浦这样知名的跨国公司,而且中国应该有很多企业向这个方向去努力。“我希望中微就是正在作这个努力的企业之一。”孙夕庆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