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面板厂商抱团抗韩:期待家电下乡共赢
2009-04-14 10:08:5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中国台湾面板产业来说,大陆市场从未像现在如此重要。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作为中国台湾电子支柱产业的面板业受到了猛烈冲击。在经历了过去一年“过山车”式的价格崩盘后,中国台湾面板业从“百年难遇的繁荣时代”进入了“百年难遇的衰退时代”,多家企业面临亏损。
对占全球面板业近40%市场份额的中国台湾来说,更重要的威胁在于,韩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以三星、LG为首的韩系面板业获得了更好的成本优势,韩系面板厂商针对中国台湾面板业的新一轮低价攻势已经展开。正是依靠这种低价绞杀策略,韩国在1998年经济危机时期成功地挤走日本,开始雄霸全球面板业。
历史会重演么?依靠大陆 “振兴计划”,情况或许不会那么悲观。事实上,台系面板企业正是本轮“家电下乡”的直接受益者:依靠大陆订单,中国台湾面板业双雄奇美和友达2月-3月的销售额较1月有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台湾面板企业也开始积极与大陆下游品牌厂商展开富有弹性的深层次合作。
中国台湾面板业者普遍认为,在本轮经济危机中,“中国台湾的技术和产能”和“大陆的市场和品牌”若能有效结合,将成为抵制韩国面板产业的有力武器。
“家电下乡”共赢
今年3月中旬召开的面板产业年度大会FPD China 2009上,中国台湾面板业双雄奇美和友达高调宣布其大陆发展计划,言必谈“家电下乡”。这种一反常态的高调,显示出中国台湾面板业对大陆市场寄予的厚望。
友达光电全球业务执行副总经理彭双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针对家电下乡计划,为了找出最合适的技术和产品,友达跟国内几个主要彩电品牌客户有过密切的交流。公司还成立了专门服务于中国客户的团队,独立进行营销、研发和客服等业务服务。在生产布局上,则逐步全面由大陆生产基地就近与客户合作,在供货、排程、运输便利性上提供最大支持。2009年友达在中国区的目标是占据20%市场份额,较2008年业务营收增长1倍。
友达竞争对手奇美则更进一步推出了“液晶下乡”计划。主管中国大陆业务的奇美电视面板事业处副处长洪茂盛说,早在2007年10月,奇美便展开了对中国三、四级城市的市场调研。去年1月,奇美联合七大家电厂商进行了“万店工程改造计划”。在国家启动 “家电下乡”计划后,奇美联合七大品牌彩电厂商启动“节能下乡”战略,将奇美的节能面板产品与下乡计划结合。
今年1月,在国家工信部的牵头下,9家中国大陆彩电企业与中国台湾5家面板企业签署了20亿美元的面板采购订单。根据协议,康佳、海信、TCL等九家彩电业者将向友达、奇美等中国台湾面板厂购买电视面板。
在中国大陆订单的支持下,今年2月友达的销售额比1月上升了16%。洪茂盛接受采访时表示,奇美在家电下乡二期招标中抢得了100%的26英寸液晶机型、60%的22英寸液晶机型面板的订单,中国大陆市场的出货量已占到奇美面板出货量的50%。
大陆订单的增加使得友达、奇美等近期对人力需求大增,而与此相关的后段的模块(LCM)厂,也面临人力缺乏的窘境。根据奇美在大陆LCM厂的大本营宁波保税区劳动部门的统计,短期内该区液晶光电企业招工规模将超3000人,用工需求明显回升。
中国台湾面板业者预计,受惠大陆家电下乡庞大商机,加上客户库存消化告一段落,面板产业景气确定第一季落底,未来将逐季往上反弹,这将大大缩小面板厂的亏损幅度。
“三位一体”抗韩
伴随面板大厂积极布局“家电下乡”,中国台湾面板业显示出了积极向大陆下游品牌渗透的策略和趋势。这促成了面板厂和家电厂的新的合作模式,即从开发到整机,从开发、营销到制造,面板厂更深入地介入到下游整机厂商,产业呈现融合趋势。
友达光电电视显示器事业单位总经理柯富仁表示,因为“家电下乡”,除采购供给的彼此支持外,面板厂和彩电厂在产品营销与技术投入上的合作也更进一步。举例来说,去年底与大陆客户共同推出“真电视系列”产品,就是针对内地农村的使用环境与特性,并重点考虑产品的规格与价位后推出的产品。
“彩电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价格不断下降。当整个产品价格往下走的时候,企业就应该反思是不是所有产业链的人都会因此受益?”奇美洪茂盛说,如果做得越多,赔得越多,这样的牺牲没有策略意义。现在,整个国内彩电业者面临着双重压力,一个是传统CRT被取代,另一方面是洋品牌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存活?奇美最后产生了一个策略,叫做产业链创新。就是整个产业链要能共赢,必须进行某些方面的突破和改变。最后就是协同开发,协同营销,比如液晶下乡,制造流程比别人要有竞争力就要协同制造。
在此之前,中国台湾面板业对下游厂商的渗透主要通过股权交易,典型案例为华映控股彩电企业厦华电子,以及奇美控股显示器大厂冠捷。在台系面板厂商眼中,比起之前的股权渗透,与下游品牌厂商富有弹性的“三位一体”的合作(营销、研发和生产),不仅影响面更广、渗透力更强,能够有效“绑定客户”,更重要在于这种互补性合作,能够形成有力的市场联盟,帮助台系面板厂对抗“韩系”面板厂商的强力竞争。
来自中国台湾面板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韩国面板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43%,中国台湾次之为39.2%。在面板业,韩国是中国台湾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去年以来,韩币大幅贬值(从2007年底的929兑换1美元惨跌到2月的1500兑换1美元,跌幅近四成)使得以三星为主的韩系面板厂商获得了相较中国台湾更有利的成本优势,加之韩国六代LCD厂折旧完毕,韩国业者针对台系厂商发动了猛烈的低价攻势,对中国台湾面板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台湾面板厂产能利用率创下历史新低,多数面板价格跌破现金成本。
“家电下乡促成了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面板上下游的合作,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对中国台湾面板业发展非常有利。”奇美内部一位不愿公开姓名人士说,目前全球彩视市场约近9000万台,一半是TFT-LCD,中国大陆已跃居全球第三大液晶电视市场,全年市场规模约1800万至2000万台,若能将这种合作持续进行下去,大陆将是中国台湾面板业强有力的后台和保障。
技术博弈“新课题”
对于国内面板产业来说,台系面板厂向下游品牌商积极渗透的动作也许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国内目前仅有的3条五代面板生产线尚不能提供适合彩电厂商的面板,但在加快更高世代线投资的背景下,台系面板厂对下游品牌厂商的控制力的加强,将加大国内面板产业进入彩电市场的难度。
与积极结盟下游品牌商的动作相比,大陆面板业对中国台湾面板产业有着更多期待。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台系面板厂内部人士说,此轮大陆对中国台湾面板的采购金额其实并不算多,大陆下一步要发展自主面板业,这个时候增加对中国台湾面板的采购“应该也有一些目的”。
去年国台办陈云林赴台时,就点名要去新竹科技园看看,友达就是陈云林亲点的公司。而在去年12 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更提出两岸应携手促进面板产业发展。在向中国台湾面板产业释出采购善意后,大陆有关部门和中国台湾当局还达成了6项战略合作共识,除了确定今后大陆业者要持续扩大对中国台湾面板的采购外,更强调两岸产业合作上,面板业要更领先金融业,开启两岸合作的新模式。
对于大陆面板业来说,目前除了投资规模和产业优惠政策有待加强,技术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此前国内两大面板企业上广电和京东方,都试图通过合资(上广电成立广电NEC)以及收购(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LCD部门)的方式获取技术,然而均以失败告终。在日本及韩国对面板制造技术输出严格控制的时候,中国台湾是否有可能帮助大陆突破技术上的瓶颈?在千亿投资驱动、家电下乡以及两岸“三通”的大背景下,大陆和中国台湾面板产业能否有更多合作空间?
中国台湾TFT-LCD产业协会执行长邱华樑认为,中国台湾的优势在于IP和研发、关键材料部件和面板制造,大陆的优势在于后段模组配套成熟、终端市场庞大以及品牌和渠道丰富。在此情况下可以思考,中国台湾缺乏市场经验,发展品牌容易与既有客户产生冲突,双方是否可以就此结合?大陆建造前段面板生产线需要人才技术管理资本,中国台湾比较成熟,能否可以就此结合?
不过,中国台湾面板业者普遍认为,技术层面的合作恐怕短期内实现。因为中国台湾面板业不希望“亲手培植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中国台湾当局迟迟不向大陆开放面板制造投资的主要理由。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人们已开发出ST、SC和FC光纤连接器。其模块适配器由两个元件组成:其中一个元件固定地安装在面板上,另一个主要包括有校准套,则安装在前一个元件上。这种模块适配器还配有系列衰减器。本文将主要讨论模块适配器的设计及其性能要求。
什么是ARINC 600机架和面板连接器?
现代数字电视背面的连接I/O面板包括多个互连器,如RCA音频插孔、RJ45以太网、D-Sub PC连接器、USB端口、一个21针SCART 连接器和几个HDMI连接器。
近期各类IC市场行情,连续涨价13个月的显示面板行情终于迎来了拐点,显示面板个尺寸价格下跌14.9%.11.7%不等。随着显示面板涨价的驱动IC,因下游需求的减弱下,其供需关系也迎来了反转。未来或将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期。
近两年时间里,IC芯片供应紧缺的问题始终存在,尤其是最近这一年,不少行业都因缺芯造成损失,并受到不小的影响,据了解得知,电视机面板价格的下滑,与这几类IC的供需有关,一起来看看。
全球半导体芯片的缺货,各大面板大厂是如何应对该问题的呢?面板大厂京东方表示全球半导体缺货相对早已积极准备又可以发生的情况,现阶段产能满载,现阶段的全球半导体缺货对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