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发出首个集成太赫兹固态收发器 助力医学成像
2010-07-03 12:01:06 来源:网络
据了解,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了首个集成太赫兹(THz)固态收发器,新设备比目前使用的太赫兹波设备更小,功能更强大。
太赫兹技术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2004年被评为影响世界未来的十大科技之一。美国能源部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同一块芯片上的探测器和激光器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了该接收设备。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小的肖特基二极管嵌入一个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的脊峰波导空腔中,让能量能够从量子级联激光器内部的磁场直接到达二极管的阴极,而不需要光耦合通路。这样,研究人员就不需要再为制造这些收发器等设备所需要的光学“零件”如何定位而“抓耳挠腮”了。
新的固态系统利用了太赫兹波发出的频率。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10THz范围的电磁波,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它能够穿透非金属材料,从而为安检、医学成像提供新的手段,在物体成像、医疗诊断、环境检测、通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量子级联激光器是产生太赫兹辐射的重要器件之一,科学家于2002年演示了半导体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一个优势在于其能够同其他组件一起被整合在同一个芯片上。然而,此前要想装配出灵敏的相干收发器系统,研究人员需要将零散的、并且常常是巨大的组件组合到一起。而现在,研究人员只是将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和二极管混频器整合在一个芯片上,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实用的微电子太赫兹收发器。研究人员也证明,新的太赫兹集成设备能够执行以前组件零散的太赫兹系统的所有基本功能,例如传输相干载波、接受外部信号、锁频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工业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新兴技术正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创新和效率需求。工业应用使用多种不同的接口(包括以太网、RS-485和控制器局域网(CAN))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时间敏感型数据。在选择要使用的接口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许多不同的目标,进行权衡。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配备的先进功能越来越多,旨在增强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更多的功能意味着需要更复杂的电子器件,这凸显了电源效率的重要性。高能效有助于延长行驶里程并降低运营成本,使半导体制造商可以将微控制器(MCU)等电气元件的典型电源电压从5V降低到3.3V。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IO-Link®从站收发器设计与网络无关的工业现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下一步是设计IO-Link主站,将这些设备与工业网络(或现场总线)连接起来,把工厂车间的过程数据传输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2023年5月22至26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简称“汽标委”)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标委(SAC/TC114/SC29)在济南召开了“2023年汽车芯片标准研究工作组第一次系列会议”。其中,由纳芯微牵头的《汽车局域互联网络(LIN)收发器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会议正式召开。
您是否希望学习 RS-485 收发器的设计教程?本文基于 TI E2E™ 社区中的常见问题提供了一些解答,对于任何希望详细了解此通信标准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资源。
随着带宽需求持续增长,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将需要不断升级他们的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内的新兴数据中心应用正在推动400 Gb和未来800 Gb可插拔相干光收发器的使用。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