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国外风投爱上了中国手机研发设计企业
2004-08-11 11:27:5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来过不下20家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凡是能叫上名字的都来过了,现在是认真考虑的时候了。”7月9日,深圳市经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成立仅两年的经纬科技目前正在英特尔、美国华登风险投资基金、IDG等美国、新加坡、法国风险投资商中进行“双向选择”,为登堂资本市场做首轮准备。
李称,经纬科技正以100%的速度成长,2003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手机有200万部出自他们公司,今年将达到400万部。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手机独立研发公司中,经纬科技远不是英特尔等外资盯上的第一个猎物。
英特尔是中国首家独立手机研发公司——中电赛龙的重要投资人。2002年,它联合日本软银(Softbank)、香港郭氏兄弟旗下新意网(8008,HK)、UT斯达康共同注资中电赛龙注册于美国的母公司赛龙国际(Cellon International Corp),2003年再次联手增持赛龙国际股份至超过50%。此前,赛龙收购了淡出手机生产、研发的飞利浦公司在法国的LEMANS研发中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手机独立研发公司。
“无论是增持股份还是投新项目,英特尔都会考虑是否达到两个条件。”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驻香港人士向记者强调,“第一,策略上要影响IT市场的走向;第二要有投资回报。”
赛龙集团总裁孙景春透露,赛龙已经奔跑在通往NASDAQ的跑道上。赛龙去年完成手机研发设计700万部,按照信产部2003年的统计数字,相当于国产手机第三名,仅次于波导及TCL的产量。“今年会是一个更惊人的数字。”孙景春说。按照去年的增速,赛龙年内产量可超过1000万部,直追波导。
这是一个正在加速潜滋暗长的群体。
比手机厂商更赚钱
“今年情况非常好,单月的业绩已经赶上去年全年。”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姆通)市场经理贺哲透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达6000万元,年内目标是600万部手机。贺哲笑言,手机研发公司的群雄并起至少印证,手机还是一个可以赚钱的行业。
国产手机产业链的细分正在日渐成熟,这给研发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IT咨询机构“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将手机厂家的生产方式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贴牌或组装;第二层次是设计方案级,即在核心软硬件平台上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加上LCD屏等外设即成为一部完整手机;第三层次是模块级和硬件平台级;第四层次的生产方式是芯片级生产(全球有此能力的手机厂商仅10家左右)。
2003年前,中国国产手机企业还处于第一层次,信赖日韩等设计公司进行整机贴牌。后来由于成本竞争的加剧,厂商部分介入第二层级,由此诞生了专事第二层次工作的独立手机研发公司。
研发公司的操作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方案一次买断;另一种是除了提供方案,同时介入采购与生产,交给整机厂一个完整的产品。在手机产业链中,不同的角色获得回报参差不齐,而研发公司的角色更像一个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资源与下游厂家、市场的关节点,尽管它躲在幕后,但是已经成为价值链的核心。由于拥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并且不必兼顾厂家庞大的市场开销,手机研发公司比整机厂商其实更赚钱。
记者给业界公认的行业老大赛龙算了一笔帐:按孙景春透露,公司设计的每部手机可从厂商手中赚取的提成费为5-25美金不等,赛龙去年提供700万部手机,提成费以10美元均价算,仅此一项即获7000万美元。
经纬科技李海林透露,目前全国从事手机研发的独立公司至少不低于50家,仅上海就有27家,其中利润就是最大的诱惑。贺哲也认为,尽管竞争者越来越多,行业利润今年有所下滑,但是净利率都能保持15%以上,高者可达30-40%。
相比之下,整机厂商的收益有些相形见拙。2003年,国产手机当中利润率较高的TCL手机销售额为94.5亿元,净利润为4.7亿元,净利率仅为5%。更多的厂商情况更差,康佳2003年手机销售额为38.7亿元,净利润仅为4567万元,净利率低至1%,利润总额甚至远低于经纬科技、希姆通等初创的研发公司。
幕后的资本之手
2003年,中电赛龙一口气设计了22款手机,上海禹华、北京国电未来、上海希姆通、浙江华立、深圳万众通讯、中讯润通、上海宇梦、深圳经纬科技等其它设计公司总共设计了近50款手机,保守估算销量超过500万部。业内人士估算,至少有30%的手机出自独立研发公司之手。
这些研发公司主要服务于熊猫、海尔、中电通信等二线品牌以及没有牌照的贴牌厂家。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某些二线品牌上,设计外包的比率高达70%。而波导、TCL、康佳一线品牌也有不同程度的设计外包。
2004年是手机设计公司锋芒初露的第二个年头。业内分析,中国手机市场一年可容下400款新机,而目前设计公司一年最多设计100款新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今年中国手机市场容量以6000万部计,至少有2000万部手机由幕后的手机研发公司操刀。
良好的利润回报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诱惑了更多的海外资本进入。“英特尔扶持的新兴公司都是对IT行业能产生影响的企业。”英特尔香港人士说,一般而言,英特尔也不会在相中的行业里只投资一个企业,但他没有透露英特尔在赛龙以外达成的意向。
事实上,这些设计公司本身大多为外资背景。
“我们应该算是一家港资公司。”希姆通贺哲说。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希姆通的股东由上海晨兴集团旗下的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75%,英属注册公司SIMCOM公司持股25%。晨兴集团为一家港资公司,早年靠分销INTEL、LG的电子元器件起家,至2000年电子零件分销业务的年营业额已达2.3亿美元,税后纯利1300万美元。该集团同时还大规模进军上海房地产等业务,背景深厚。贺哲透露,晨兴集团将于2005年上半年前登陆香港主板。
类似港资背景的设计公司还有深圳万众通讯等。据业内人士透露,NEC与北京国电未来之间来往甚密,而掌管着6亿多美元的华登国际投资也正兵分几路,在京、沪、深三地手机研发公司中搜寻更多的猎物。
幕后与台前
不过这些如日中天的手机设计公司也有自己的困惑。“我们希望打开市场,需要证明自己。但一般和厂家都有保密协议,不得对外宣布我们为他们设计的机型。”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研发公司负责人显得有些无奈。
业内人士分析,手机研发公司与品牌厂商之间一直以来都是取长补短的关系:研发公司借品牌厂完成早期的资本和经验积累,品牌厂家也借此弥补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一旦中国的手机生产许可证制度放开后,双方势必发生正面冲突。
“这是危险的。”一人士说,“成熟的手机研发公司实际上已经深度介入了整个产业链的前后工序,包括采购和生产。也就是说,除了没有牌照,手机研发公司与有实力的品牌厂商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养成了品牌厂家在技术上对它的不可摆脱的依赖。”
一份行业报告显示,2003年康佳的产品中,C879FM、R768、R798等几款手机来自中电赛龙。
“如果品牌厂家对研发公司依赖过重,一旦牌照保护放开,冲击会很大。”业内认为,波导、TCL在2003年后已经意识到危机,除了加速组建研发团队,还加强了与阿尔卡特、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合作联盟。但是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手机整机进口量仍较大,其中从韩国进口的数量大约为1400万部,从台湾进口大约400万部,其中就有波导、TCL、康佳所为。
“水清木华”的报告指出,“如果在相等的政策平台上,独立研发设计公司完全有可能取代品牌厂商,延续未来国产手机的辉煌,尤其是3G到来之后。”事实上,目前真正大规模投入3G手机研发的品牌厂商并不多,这对技术型的研发公司是一大优势。加上外有年产能8000万部手机的伟创力这样的跨国手机代工企业,内有昆山四海电子、深圳旭电、苏州天泓科技等中国新兴代工厂,为研发公司轻易解决了生产问题,接下来的博弈更多集中在技术上。
“将来手机厂家可能不参与任何的设计与生产,甚至销售也交给专业的代理商,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品牌经营和资源整合好。”该报告指出,手机研发公司也可以借助代工厂和渠道的并购完善手机产业链整合,并且“对有资本实力的公司来说,买一两个国代(全国总代理)比建一个研发团队容易多了”。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