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中国联通I-Net架构: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完美融合
2012-08-20 09:37:04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点击:1675
【哔哥哔特导读】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对移动通信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一方面,新业务层出不穷,网络演进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另一方面,数据流量激增,运营商必须不断扩容网络,但却又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摘要: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对移动通信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一方面,新业务层出不穷,网络演进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另一方面,数据流量激增,运营商必须不断扩容网络,但却又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8月20日早间评论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对移动通信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一方面,新业务层出不穷,网络演进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另一方面,数据流量激增,运营商必须不断扩容网络,但却又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为了应对挑战,电信运营商们都开始“越俎代庖”,干起了很多设备制造商做的事情,对传统的网络架构进行改良,比如中国移动提出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和Nanocell,中国电信开发的LTE增强技术平台“蓝极光”。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网络是为了满足用户和业务的需求,而运营商显然最了解这一点。
纵观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最为高调,中国电信如今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只有中国联通在外界看来不温不火,是个典型的“技术跟随者”,但这并不是真实的中国联通。技术跟随者只不过是受限于投资规模和力度,因为跟随者的成本是最低的、风险是可控的。
所以,我们万万不能忽略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于两个月前在3GPP RAN 3Workshop成功宣讲的I-Net基站直通概念就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作为一种可管可控的基站直通新型通信网络架构,I-Net走了一条与C-RAN截然不同的道路,真正的将互联网“平等开放”的精神引入到了蜂窝移动通信中。
I-Net:两种精神的融合
在ICT行业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搞互联网的,一个是搞通信的。搞互联网的人信奉的是开放、平等和自由,所有的业务和流量都是一视同仁尽力而为;搞通信的人信奉的是等级和控制,巴不得把一切业务都加上个标签,实现端到端的QoS和SLA。所以,这两种理念很难融合。
但I-Net在设计理念上,却突破了这一点。在兼容了3GPP网络架构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互联网“平等交互、直联互通”的数据传输思想及传统移动蜂窝通信“可管可控”的网络控制模式,通过接入网基站间直接互联、核心网功能下移等手段,缓解移动核心网压力,提升传输资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网络投资成本
从笔者与中国联通相关人士的沟通来看,I-Net在实现方式上,首先是实现区域化业务的本地疏导,通过将相邻基站组成一个虚拟逻辑网络,具体规模要视基站之间的传输资源而定,在此区域内的用户业务交互可以直接在本地环内完成,不需要经过核心网,这也就降低了时延,有利于提升用户感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牺牲电信级的可控可管可运营能力,所以核心网的MME、S-GW/SGSN 、P-GW/GGSN等数据控制及处理功能适度下移到接入网,通过对计费、安全、网络性能的本地化管理及接入、移动性的本地化控制、实现可管可控的本地化传输。
与中国移动的C-RAN相比,笔者认为,中国联通的I-Net在创新性方面更加值得称道。因为在C-RAN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还仅仅是基站站点的物理集中,只有在第三个阶段,才会牵扯到虚拟化和通用IT平台。
I-Net:为移动互联网而生
从上文的介绍中,你不难发现,I-Net网络架构主要为本地化业务快速构建接入网内部的传输通道,适用于区域化的用户间交互式业务,通过提供了基站间直通的接入网内的数据交互平台,为移动业务在接入网内的部署提供网络基础。
从应用场景来看,首先是同一个基站内部的用户交互;其次是相同簇内用户交互;第三种是广播/组播群组内的用户交互。可以提供本地传输/共享,诸如IM、视频分享等社区化网络,本地广告广播和企业专网。特别是在社区化网络方面,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这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应用场景。
这从I-Net网络架构的产生背景也能看出端倪。I-Net是从2011年3月启动网络架构研究,7月提出核心理念和整体网络框架,10月完成核心技术白皮书;而在今年,I-Net的步伐则在明显加快,2012年6月底,在3GPP RANWorkshop成功宣讲,引起国内外运营商、设备商对通信网络架构研究的关注。可以说,I-Net是伴随着中国联通移动互联网的进程而出现并同步发展的。
说了上面这么多,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联通能够携同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早日将I-Net这种架构在现网中予以推广应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实验室层面。当然,I-Net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对传输网资源提出很高的需求,但在联通网络资源丰富的北方核心区域,相信已经具备了条件。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半导体器件应用从外媒Retuers获悉,近期,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在德国的移动通信网络突然出现大面积故障。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5G网络时代后,核心网控制需要承载各行各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所以此次德国沃达丰事故无疑给我国在5G核心网的运维问题上“敲响了警钟”
根据2018年三大运营商集采数据,华为、中兴、中恒电气、动力源、中达电通和维谛已占电信运营商集采90%以上的份额。铭普光磁、易达、亚澳博信、华脉科技等企业分得剩余份额。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中国5G正式进入商用阶段。该消息也明显影响了与5G相关的磁性元器件上市企业,相关企业纷纷对外澄清5G对于他们的发展很重要,但短时间影响仍十分有限。
5G商用在多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但5G时代并未真正到来,除了5G核心技术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在全力探索和试验,相关磁件厂商也未雨绸缪,个别企业更是有针对性向与5G产业链相关的磁件企业并购或注入资本。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2018——2020年度光纤快速连接器集采项目备受行业内关注,据悉本次光纤快速连接器集采预估采购数量为1068.2万只,这些采购是为了5G的全面布局做好充分准备。光纤连接器作为网络建设的基础,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势必会布局建设,未来需求将持续旺盛。
自2017年以来,NB-IoT(蜂窝窄带物联网)迎来了规模化商用,这其中,除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之外,电信运营商的迅速推动也促使NB-IoT热度日益增强。尽管电信运营商的投资热情高涨,但它很可能只是过渡性技术,最终会被5G所淘汰。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