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兼并重组新路:摸着石头过河
2013-08-21 10:28:35 来源:中国电子报 点击:1637
【哔哥哔特导读】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前几年爆发式的发展,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低端产能过剩和企业水平参差不齐。
摘要: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前几年爆发式的发展,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低端产能过剩和企业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前几年爆发式的发展,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低端产能过剩和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兼并重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由优势企业自发实施兼并重组,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本属自然而然的事,但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却很难实现。
为此,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于日前在北京召开了“推进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座谈会”,《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或将加速出台。
内外因共增兼并重组难度
因为光伏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产业政策司、政策法规司、规划司的相关负责同志悉数出席了会议,同时,中国光伏产业联盟、部分骨干光伏企业、多家中小型光伏企业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并积极参与了讨论。
与会代表针对我国光伏企业在兼并重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光伏业发展特点、现状,结合已有经验和企业具体情况,对如何有效开展兼并重组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的建议。
当年,昱辉阳光收购无锡佳诚,保利协鑫收购高佳太阳能,都一度成为光伏业兼并重组的美谈。为什么现在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难度却如此之大?这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说起。一方面,就企业自身来说,因为随着前几年产业的飞速发展,大企业早已将产能扩张至饱和程度,不存在为扩大生产规模而产生的兼并重组需求。同时,一般中小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又相对落后,所以实施兼并重组对于大企业来说基本无利可图。
多晶硅和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是我国光伏产业的优势力量。《意见》明确提出了兼并重组的方向,即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多晶硅和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
对于多晶硅行业,据了解,2012年我国光伏业60%的多晶硅仍需要进口,以前大家提到多晶硅产能过剩,只是规划产能过剩,并不是现实的产能过剩。那么,对于如此之大的需求缺口,是不是存在着兼并重组的巨大机会?为此,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中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由于设备和工艺问题,导致其综合能耗高、物料消耗多,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市场售价,即便是优势企业对其进行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来降低成本,降本空间也依然有限。“另外,炉子和管道拆掉之后就成了一堆废铁,没法简单地拉走设备集中生产。”王世江表示。
对于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来说,大企业兼并重组小企业,虽然可以相对方便地运输设备投入生产,但是产能却是结结实实地过剩。数据显示,我国150多家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年产能已超过40GW,而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2012年~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才在20GW~40GW之间。因此,当前很多大企业对于兼并重组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质保服务差的电池组件和电池片生产企业的态度并不积极,多位专家也向记者表示,兼并重组的行为应该让市场进行选择。
另一方面,税贷政策、地方保护等外在环境因素也阻碍着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兼并重组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欧美“双反”、产能过剩、企业亏损均成为光伏产业在金融市场重获投资信心的障碍所在,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普遍采取金融收紧的政策,造成大量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虽然《意见》提出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要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优做强,但是相关细则仍有待落实,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问题暂时还难以解决。
[#page#]
而即便企业有兼并重组需求,资金也已经到位,地方保护主义又成为一道难以逾越门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保大弃小”是必须的选择,但在大企业都还自顾不暇时,兼并小企业无从谈起。林伯强强调,光伏产业曾经是很多地方扶持的经济支柱,牵扯到兼并重组就会有利益纠葛,而地方政府也会成为阻力。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被兼并企业仍能在当地继续生产,那还算“两情相悦”;如果只是单纯被拉走了设备,那地方政府的确将面临随之而来的税收、就业问题。
“倒逼”机制初见成效
所以说,如果严格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推进光伏产业的兼并重组,显然动力不足。但《意见》中也提到:“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那么,显然更不能让那些暂时遭遇经营困难但仍有发展潜力的光伏企业在“寒冬”中自生自灭。为此,目前的兼并重组的方式不妨尝试新的思路,在大力拓展国内应用市场的背景下,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将决策权交给地方,而地方政府就可以凭借下放的光伏电站项目审批权,“倒逼”出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积极性。
目前看来,这种“加包袱”式的交易模式已经初见成效,许多濒死的光伏企业因此而恢复了生机。包括京运通和爱康科技在内的多家公司在从上游制造业进军下游电站开发的过程中,都是先收购某些地方已经处于亏损境地的光伏企业股权,之后再与企业所在地政府签署电站开发协议,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虽然并非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但是非常符合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形势,也确实行之有效。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将认真吸纳企业建议,进一步加强实地调研、听取行业意见,会同投资、财政、商务、税务、金融等部门共同研究,加快制定出台《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同时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等加强协同配合,加快推动国内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编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正征求有关部委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将于近期发布。规范条件将从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环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数字,作为引导未来光伏行业良性发展的硬性指标。对于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将受到银行贷款、土地审批和环评等多个方面的政策严控。显然,此举也将大大推动兼并重组的进程。让我们共同期待,兼并重组这条国内光伏产业的救赎之路能越走越顺。
本文由大比特收集整理(www.big-bit.com)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青海海西州弘柳储能电站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东出口光伏产业园区内,是青海省新能源示范项目,由中国电建所属四川院总承包建设。
全国最大海上光伏电站开工!光伏产业纷纷下海,这次,供应链的机会真的来了!
光伏风口期的近三年,我国光伏产业投资过热,相关企业盲目扩产,地方过分招商引资;而今,欧美的科技壁垒、进口限制难题也摆在了光伏行业面前……
与众多光伏产业链供应商感受截然相反的是,2023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大大超出预期,高达216.88GW,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023年是光伏产业萎靡不振的一年,库存高企导致上游磁元件企业订单量变少,利润变低。但好在2024年光伏库存量有望见底!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取得全球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安全可控、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新兴产业之一。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表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各个环节上都保持全球领先。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