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技术强手试解中国迷题
2004-12-03 09:10:37
来源:eNews
中国数字电视推广的进程已经落后于当初制订的时间表,个中原因错综复杂。然而,不论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对于中国数字电视的未来的态度是画饼充饥,还是望梅止渴,抑或是逡巡观望,位于技术供应链上游的各半导体厂商一直是“时刻准备着”,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爆发。 由END China主办的“第二届数字电视及机顶盒芯片与解决方案研讨会”上,来自TI、Broadcom、Zarlink和杭州国芯等公司的技术专家与我们共同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数字电视市场的一些真知灼见。
理想架构:分立还是集成?
EDN China:很高兴今天能够请到几位业内的专家一同讨论有关数字电视和机顶盒的话题。首先我们第一个话题就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一个数字电视或是机顶盒?作为设计者,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这个产品的功能?
郑小龙:从电视来看,实际上我们现在提到的数字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指机顶盒,这是因为数字电视的演进是有一个过程的。机顶盒服务一定也是针对客户需要,用户的需要是会决定很多东西的。机顶盒现在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像卫星的、有线电视的已经很成熟,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IP机顶盒,IP机顶盒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IP机顶盒要涉及到一个多制式的问题,因为它利用网络的话会涉及到一个带宽问题。所以我认为,将来IP机顶盒、多制式可能会是一个方向。
张明:提到机顶盒,我们就会想到以前微软在国内的一个维纳斯计划,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提了。当初微软的想像就是,用计算机来替代电视等家电,那么之所以没有实现,很大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需求。那么如果把数字电视进程理解为简单的“平移”,即把模拟的转为数字的,如果单纯只是要实现这个功能,那么我相信,一年到两年之内所有的技术都可以实现,因为这些东西全都可以内置到电视——所谓一体机里面。但如果想象把这个机顶盒单独想像成一家庭终端,也就是说除了做为电视接入,还可以把家里面其它的电器用无线技术连接控制起来,那么这个机顶盒本身就具有了价值,因此它也会永远的存在下去。
机顶盒以后不会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收看数字电视的一个装置,它应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蒋骏杰:从机顶盒的定义来讲,就是任何一个以电视机为显示终端的设备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机顶盒,所以从机顶盒本身来说它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机顶盒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它到底带给最终用户哪些价值?电视通常是一个娱乐的中心,如果仅仅只是说我今天要把模拟的转变为数字的,那么这个中间的价值会有多大?如果说我们提供一些类似像高清的服务、BOT点播,或是能够将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的照片放在电视上显示这样一些功能,这样的话就可以给用户在生活中提供更多娱乐性的东西,能够享受的东西。所以我想,机顶盒以后不会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收看数字电视的一个装置,它应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做为机顶盒来讲它在市场上应该有细分的,应该有高端用户、中端用户和低端用户,大家有不同需求,机顶盒也会具有更多的功能和形态。
袁立: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回答“用户需要一个怎么样的机顶盒”、“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机顶盒”。这是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不同的消费群。这也就是说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年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经营模式。那么具体到提供卫星机顶盒方案的Zarlink半导体公司,如果要让我们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机顶盒”,那我的回答则是,目前中国市场需要的是最便宜的机顶盒。这是因为卫星机顶盒不是在城市用,而是在农村用的,而农民是最穷的,他也只能买最便宜的机顶盒。而如果把这种便宜机顶盒的功能移植到有线电视机顶盒中拿到深圳来卖,可能根本就卖不掉,因为深圳的用户收入很高,他们需要有华丽的菜单、丰富的功能,那种简单的性能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机顶盒。
这并不是说中国只能用最便宜的东西,也不是说中国人不敢超越,而是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消费者要用不同的东西。所以说反映到我们芯片市场上来说,今天来的芯片供应商不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不只一家,大家日子都过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并没有一家独霸。
机顶盒市场的趋势可分为两点:第一个是融合。也就是说包括现在的DVD、DVB-C、DVB-T、DVB-S都是基于MPEG2技术得,为什么同一个东西要用三颗芯片、四颗芯片来做呢?也就是说可以由不同的前端和相同的后端相融合形成多功能,这样的话单机的成本会上升,而多机的成本则会下降。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机顶盒只是一个过渡产品,集成化的数字电视(iDTV)才是最终产品,但这并不代表机顶盒就会完成消失,它可能还会存在的,包括一些特别功能,比如说PDR,可能习惯上很多人不愿意把DVD安在电视上,没有这个消费习惯,但机顶盒最终的发展结果应该是向iDTV靠拢。
功能主导:消费者还是运营商?
EDN China: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功能的定义。可能今天在座的大多来自技术供应商,也就是说是在从技术这个角度来考虑功能定义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究竟是谁最后来主导机顶盒它需要什么样的功能?谁是最终的消费者?还是运营商?还是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有实力的技术供应商?请各位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张明:我们已经看得到目前机顶盒所具有的一些功能,如点播、上网、玩游戏等等,这些东西到底是由客户提出来厂家定制,还是厂家先提个方案再推广给客户选择,我认为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说应该说是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两边共同来推动人们不同的需要。
内容是什么?内容就是消费者的接受能力,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袁立:如果市场起来以后,可能各种需要都会有,高端的、中端的、低端的都有,简单看这可能是运营商起了作用,但我认为在现阶段绝对不是运营商说了算的,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内容。内容是什么?内容就是消费者的接受能力,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消费者说了算。如果是运营商说了算的话,那么中国的DTV早在前几年就发展起来了。
蒋骏杰:我注意到张总刚才提到的技术与市场的互动。这使我想到一个例子,这就是VoIP,它是在INTERNET这种条件之下产生的,在这种条件下有人会想到可不可以把语音通过INTERNET来传递,这就形成了一个想法,这个东西一旦出来以后为什么会发展很快呢?这就是市场需要的结果,这个技术会慢慢的演化成一个比较大的潜在的需求,这个市场反过来又会促进VoIP这个技术能够统一到一些标准上去,使得互联更加的畅通。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市场和技术是有一个互动关系的,但最终来讲,市场需要才是决定某一个技术、某一个产品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
现在的流媒体是处在一个网络系统上的,能够使它真正的流起来、动起来,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郑小龙:我们在和广电部门沟通时了解到,对于国内机顶盒的推广,内容相当重要,所以内容提供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刚才讲的在计算机时代,真正促进计算机时代发展的是多媒体;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INTERNET网时代,那么能够真正推动时代发展的应该是流媒体。多媒体是建立在一个单平台基础上,对视频影像都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这种要求PC在频率和处理能力上都有所提高,但是说到底它是一个固定的平台;而现在的流媒体是处在一个网络系统上的,这就要求这个网络系统能够通过流媒体使各种各样的信息发挥出它的作用,能够使它真正的流起来、动起来,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点也涉及到刚才提到的,怎样使内容更有效的为客户所接受。这个过程中内容提供商是相当重要的,网络提供商即运营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在这里面起到了润滑的作用。所以说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有足够的内容和足够的网络,能够使媒体真正流起来,这样才会使机顶盒真正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方案评估:成本还是性能
EDN China:作为一个设计者,在确定了产品的功能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技术平台。我们现在想了解的是,对数字电视相关的芯片或者技术平台的优劣,有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蒋骏杰:我想设计一个产品选择怎么样的芯片,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你要了解你所要设计的产品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功能,然后基于对产品功能的细分,就会知道用什么样的芯片会比较合适。
作为Broadcom公司来讲,我们在机顶盒领域可以提供单芯片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方面Broadcom可以说能够提供业界集成度度最高的产品,在卫星机顶盒方面,我们甚至可以把卫星接收的高频头做到芯片里面去,这样从电路板上来看,可能仅仅只看到一个Broadcom的芯片和一些必须的元器件。但Broadcom不是仅仅提供这样一款单芯片产品,正如前面提到的,在不同市场中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就会对芯片在集成度上有不同的要求,所以Broadcom除了有高集成度芯片之外,也有把非常低端的芯片。如果只有单一产品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在某一个需求区间里面让它的功能、成本实现最优。
Broadcom的设计理念是做SoC,这意味着我们除了做芯片,实际上还提供相应的软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目前我们在DTV市场上有超过20个芯片,我们同时提供支持这些芯片的软件,这些软件是通用的,设计者可以很容易的从我们的一个硬件平台切换到另一个平台上面去。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不仅仅是芯片厂家,而是一个系统厂商。
客观地讲标准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数字电视起来以后它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张明:SoC作为技术上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要关注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要进行市场细分。举个例子,尽管今天半导体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一些音乐“发烧友”还是会去寻找最原始的电子管以提升自己系统的性能。所以说技术要适应这种需求多层次的要求。
郑小龙:我认为,对于机顶盒方案优劣的评判主要有三点需要关注:第一是多制式的需要,这一点对软件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如果这个平台有很大的可编程性的话,就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空间;第二,应该有利于通过软件来提升国内厂商在知识产权(IP)方面的积累;第三点,应该能够满足机顶盒的多样性,这就求这个技术平台的规模可伸缩。
袁立:从我的观点来看,评价一个设计方案的好坏有最直接的评判标准,这就是我们的客户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方案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赚到很多的钱?要想赚到更多的钱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提高售价,再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售价意味着要有更多的功能、更多的配置,但并不是说每个客户都需要这些功能的。所以另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成本,能让客户省钱的方法是多种方面,第一是我的方案是完整的;第二是我能够提供整套的软硬件设计,把开发成本降到最低;还有就是在性能方面,所谓对性能的要求并不是说只要满足规范就可以了,因为规范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的解码芯片足够好、如果你的解调芯片足够好、如果你的RF前端芯片足够好,是必然会在其他方面为客户节省成本的。
谁是瓶颈:标准还是应用?
EDN China:最后提一个问题,现在看到中国数字电视进程确实落后于大家的预期,请大家谈谈哪方面是阻碍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进程最主要的因素?标准是最主要的瓶颈吗?
张明:客观地讲标准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数字电视起来以后它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如果说只不过是清晰度高一点,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太大吸引力的。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基于数字电视的新的业务的开展。
郑小龙:谈到数字电视也使我们联想到另一门技术——数字化广播(DAB)。这种技术目前在欧洲已经很有市场,TI在这方面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欧洲的听众很注重一边驾车一边享受这种CD音质的广播节目,他们愿意为这种服务埋单。可是我们在与国内广电部门接触后发现,这种欧洲的市场单纯的DAB的概念在中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对广播来说也存在数字化,但数字化如果只是纯粹的把广播的质量变为CD质量的话,那是不会有足够大的市场的。由此人们提出另一个概念叫DMB,即数字多媒体广播,即通过多媒体广播提供一种服务,就可以把商务模式建立起来。同理,如果数字电视实现的只是一般影像质量的提高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使信息互动起来?怎样使媒体给大家带来好处?怎样使运营商和有关部门能成功、能获利?这个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蒋骏杰: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仅仅只是说把“模拟”电视变成“数字”电视听起来好听一点,而最终用户来讲没有更多的价值,我想大家是不会因为拥有了一台机顶盒而觉得是一种享受,并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认可度。举例来说,手机为什么会流行?它除了一方面给大家带来方便以外,早期拥有一部手机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它可以提高使用者的社会认可度,而机顶盒的使用者会因使用它而使自身社会认可度提高吗?而如果通过一个机顶盒在今天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不一样的高清电视享受,那又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所以我认为,今天标准固然很重要的,但关键是数字电视会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是真正推动数字电视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点。
袁立:其实数字电视是否能够被接受,还是取决于内容。而内容又取决于国家政策,要不要这个机顶盒做什么?如果有了机顶盒,我就可以看到一些没有机顶盒的家庭所看不到的内容,显然我就比没有机顶盒的人多享受一些,这样的话自己感觉社会地位会高一点,哪怕自己并不是经常在家看电视。
DTV技术圆桌会受邀嘉宾
袁 立,Zarlink半导体消费通信产品经理
张 明,杭州国芯科技副总经理
蒋骏杰,Broadcom公司宽带通讯产品技术支持经理
郑小龙,德州仪器DSP新兴终端设备市场高级业务代表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