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研讨
摘要 接触件铜材品质是决定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为改变我国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铜材长期依赖进口局面,本文在阐述接触件铜材应用现状和与进口材料差距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的意义和难点,并提出为实现接触件替代进口目标的具体举措建议。
关键词 接触件 铜材 替代 进口
1引言
我国连接器产业自2016年起,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但制造高可靠连接器的关键基础材料,接触件铜材长期依赖进口。产业链供应链不能“自主可控”,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韧中有脆”的问题,亟待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总书记强调: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指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保障措施。
撰写本文目的是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试图在阐述接触件铜材应用现状和与进口材料差距基础上,分析“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的意义和难点,并研讨实现“替代进口”目标采取的具体举措。
2接触件铜材在连接器上的应用
2.1接触件功能和设计结构
接触件是连接器的关键零件。它将来自连接器尾部所连电线和电缆的电压或信号传递到与其相配的连接器对应接触件上。连接器可分离性是区别于其他元件的特性或本质。插针、插孔接触件插合接触界面和与电线电缆端接界面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电接触界面某些离散区域的形成,真正接触并起传导作用区域的构成,决定了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
连接器接触件电接触界面可分为动态接触界面和静态接触界面两类(图1)。接触件动态接触界面有弹性(针孔)插合、弹簧针或毛钮扣等结构形式,其中弹性(针孔)插合接触件可分为弹性孔和弹性针二类:弹性插孔(开槽式、片簧式、冠簧式或线簧式等)对应刚性插针;弹性插针(绞线式或片簧式等)对应刚性插孔。每个接触件前端是(针孔)插合的动态电接触界面部位,后端是与导线、印制板等端接的静态电接触界面部位。端接分为可分离(对接或夹接等)和不可分离(焊接、压接、穿刺、绕接、表面贴装或压入等)二种结构形式。
图1 连接器接触件电接触界面结构分类
1.2 接触件铜材对连接器性能影响
铜材是制作连接器关键零件“接触件”(俗称端子或接插件)的基础材料,接触件铜材品质直接影响连接器的导电、导热、弹性、寿命、尺寸稳定性、工艺成形性、耐环境和可电镀等性能。在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所有因素中,接触件铜材品质是最根本的(表1)。
表1 接触件铜材对连接器性能影响
1.3 接触件铜材应用现状
连接器产品现行标准仅规定了接触件的工作直径、镀金层厚度、分离力和保持力等主要技术参数,并未规定铜合金接触件材料牌号、规格和状态。例如国军标GJB1216[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规定:最高工作温度125℃接触件一般使用铜合金,没有规定材料类别。有些连接器产品总规范虽规定插孔接触件选用铍铜或磷青铜,但又规定与详细规范不一致时,以详细规范为准。
铜合金中添加锌、铝、锡、锰、镍等元素固溶强化提高强度之同时,一般都会降低导电率。在导电率-抗拉强度关系图中,不同合金系铜合金处于不同位置。发达国家凭借浓厚的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对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十分重视和科学严谨。例如在德国Wieland“连接器用铜带”产品样本中,显示了各种接触件牌号铜合金在导电-强度图中位置(图2)[1]。对具有相同冷加工成型性(900好方向,r/t=0.5),具有高热应力松弛性(标识为红色)和具有超细晶粒(标识为蓝色)的铜合金都有详细说明。用户可根据接触件设计所需导电性、强度和工艺成型性等要求,准确选用铜材。
图2 德国Wieland铜合金在导电率-抗拉强度关系图中位置
接触件选材时,应以铜材的表面质量、尺寸偏差、导电性、屈服强度、延伸率、抗热应力松弛、疲劳强度、耐热性、成型性、耐蝕性、可电镀性和可焊性等特性综合考虑。其中导电性、屈服强度、抗热应力松弛和成型性四个特性尤为重要。连接器接触件常用铜及铜合金牌号、特性和应用(见表2)。
纯铜(C12200等)是高导电、高导热应用首选材料。应用于电缆、总线、免焊接等接触件。>1.5mm厚铜板冲压电流导体,用螺钉端接,对接触件正压力没特殊要求。
高铜含量合金有铁铜、碲铜、铬锆铜等;铁铜(C19400等)是同时需较高强度和高导电的首选材料,常应用于引线框架等。碲铜(C14500等)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抗电蚀性、易切削性和冷热加工性,用于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站连接器接触件。铬锆铜(C18150等)高导电、中强度、高抗应力松弛、抗高温软化,用于5G通讯基站、大电流、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接触件弹性插孔和引线框架等。
黄铜(C26000、C27000等)因添加锌,价格相对较低,添加其他元素后的特殊黄铜(C42500、C68800等),有助于提高强度和热性能,但会降低耐低温性能、易应力腐蚀开裂、电焊有引起锌蒸发风险。故黄铜和特殊黄铜一般用于非关键接触件。
磷青铜(C51100、C51900、C52100等)是铜和锡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成形性和一定抗热应力松弛能力,使用温度可达1000C。常用于弹性插孔、鱼眼端子及其他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件。德国Wieland研制出相同合金成分、超细晶粒尺寸1-3μm磷青铜。使其具有高强度同时,兼有良好的加工成形性。在成形性能相同情况下,屈服强度提高120MPa,并具有更高的抗疲劳性和抗振动性。
铍铜(C17200、C17300等)具有比一般青铜和黄铜更高的强度水平和良好的综合性能,能满足连接器接触件设计选材的一系列要求,仍是目前制作高可靠连接器弹性接触件的首选材料。例如高可靠射频同轴连接器通用规范GJB5021A规定:插孔连接器接触件选用鈹铜合金。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GJB681(MIL39012)规定:除非另有规定,中心连接器接触件的弹性零件应采用鈹青铜制成[2]。 按GJB598、GJB599等国军标生产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可靠军用连接器,广泛选用国产铍铜QBe2或进口C17200铍铜丝、棒或带材,制作接触件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连接器弹性接触件,通常是加工成形后进行时效硬化处理,获得所需的综合物理特性。
铜镍锡合金(C72500、C72700等)具有很高强度和很好的抗应力松弛性能同时,兼有良好成形性。可替代传统铍铜,用于小型化信号连接器、手机中弹片及消费电子和通讯产品中接地弹片。
铜镍硅合金(C70250等)高强度、中导电和优良的抗应力松弛能力,可替代Cu-Fe合金,用于连接器弹性接触件插孔、Type-C端子、DDR插槽和引线框架等。
铜镍钴硅合金(C70350等)添加钴细化晶粒,具有比70250更佳的接触件综合性能。可替代铍铜,用于电子通讯设备、汽车连接器和弹簧等
钛铜(CuTi3.5等)高强度、低导电、高温性能和抗应力松弛等性能优于铍铜。可替代铍铜在电子行业应用,制作高强度弹簧、触点和手机按键等。
表2 连接器接触件常用铜及铜合金牌号、特性和应用
3国产和进口接触件铜材差距
德国Wieland、美国Brushwellman、日本NGK等著名品牌的铜合金接触件带材和丝材,在品种规格、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和质量一致性等特性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国产铜材。导致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铜材长期依赖进口。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滞后,已成为制约高可靠连接器创新发展的瓶颈。
3.1品种规格
我国无法生产接触件铍铜特薄带材、特细丝材。手机用SIM/接地弹片C17200、0.015―0.12mm、厚度偏差±5%特薄箔带,全球仅少数几家供货商能提供稳定的精密超薄材料[3]。制作超微矩形连接器0.2mm绞线插针的C17200、0.038mm等特细丝材依赖进口。
3.2尺寸精度
悬臂梁接触正压力和弯曲位移关系计算公式:F=f·E·b·t3/4·l3;式中:f片簧弯曲位移、F接触正压力、l片簧长度、t片簧厚度、b片簧宽度、E弹性模量(图3)。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初始带材冲压或丝材打孔后的插孔片簧厚度偏差对接触正压力作用成三次方影响。带材厚度更薄或丝材直径更小时,低的厚度(直径)偏差对保证连接器接触件片簧插孔接触件使用稳定性意义更大。日本原田 C5210HQ-H 0.08―0.15mm铜带连续厚度实测偏差±0.002mm(图4)。而我国仅少数铜加工企业能按端子连接器接触件用铜及铜合金带箔材标准GB/T34497-2017,提供0.10mm厚度偏差±0.003mm铜带。
图3 悬臂梁表面应力及载荷示图
图4日本原田铜带连续厚度实测值
3.3表面粗糙度
接触件铜材表面粗糙会缩小有效接触面积,导致针孔插拔时磨损严重。连接器接触件多次插拔后配合间隙增大,降低接触正压力,增大接触电阻,导致连接器温升增加。交流电或交变磁场导体表面有趋肤效应,表面粗糙会影响连接器接触件表面电流及信号传输。表面粗糙降低接触件抗腐蚀性能,使其无法严密与塑料层贴合,腐蚀气体或液体会通过接触件界面缝隙或表面微观凹谷渗漏,影响密封性和抗腐蚀性能。表面粗糙会在微细接触件表面存在较大波峰波谷落差,易引起应力集中,降低连接器接触件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日本原田青铜带C5210HQ-EH 0.06mm Ra =0.049㎛有粗糙度实测曲线(图5)。而我国端子连接器接触件用铜及铜合金带箔材标准GB/T34497-2017,表面粗糙度无规定。
3.4显微组织
接触件铜材显微组织对连接器接触件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耐腐蚀性影响明显。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位错障碍越多,需协调的各向异性越明显,使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越高,即强度和硬度越高。反之晶粒粗大,晶粒各向异性明显,由特定晶粒中应力集中引起的破坏性越大。德国Wieland、KMD、日本JX等公司对铜合金带材折弯性能有深入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铜带生产中晶粒细化可提高铜带折弯性能,铜合金弯曲性能在常规铜合金元素控制和金相组织控制基础上,需进一步增加晶粒度和晶粒均匀度的工艺控制。德国维兰德超细晶粒磷青铜带晶粒平均直径为1-3μm。使其具有高强度同时,兼有良好的加工成形性。日本原田青铜带晶粒平均直径为 3μm(图5),而我国铜合金接触件带材标准GB2059-2017对青铜带晶粒度无规定。
3.5 力学性能
连接器接触件铜材选用时要满足80%屈服强度大于连接器接触件零件许用应力要求,屈服强度比抗拉强度更重要。高强度铜合金板带一般要求屈服强度900MPa以上,导电率20%IACS左右。主要用于信号连接部分,如VCM弹片、耳机弹片、SIM卡连接器等。连接器接触件铜材的抗应力松弛性能,是决定其能否可靠应用的重要技术特性。常用高温150℃、保持1000h后残留应力保持率来判定铜材应力松弛性能。德国Wieland、日本JX、NGK等著名接触件铜材制造商除详细介绍高性能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不同供应状态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外,都十分重视接触件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各种牌号接触件铜合金翔实的高温应力松弛、高温软化和疲劳等曲线,指导用户准确选材。而我国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对接触件铜材应力松弛性能等应用基础研究都十分薄弱。
图5日本原田青铜带细晶和粗糙度曲线
图6 5G手机背板连接器接触簧片
3.6 物理性能
接触件铜材的导电率、导热率、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能,也是决定能否应用于连接器接触件的重要依据。例如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因电源连接器接触不良温升导致燃烧案例频发,人们对温度寿命测试十分关注。德国Wieland等著名接触件铜材制造商产品样本上对各种牌号接触件铜合金物理性能参数都有翔实数据可查询,而国产接触件铜材这方面应用基础研究相形见拙。
3.7 工艺性能
接触件铜材要满足不同规格、状态 、部位和取样方向成型要求,低厚度偏差、细晶结构、低内应力、精细表面是冲压、压接、折弯、缠绕等良好接触件工艺性能的基础保证。例如智能手机在有限空间内要求功能越来越复杂,涵盖VCM蚀刻的扭矩平衡弹片和背板连接器等元器件更精微细密,对相应接触件铜材满足功能要求同时越来越薄。例如 5G手机中的背板连接器高度仅0.7mm、板厚0.06mm,扁平狭窄的空间、复杂弯曲形状。在保持接触件铜材高强度、高弹性同时,必须具有优良的工艺成形性能(图6)[3]。德国Wieland、日本NGK等著名接触件品牌产品样本上对材料工艺成型性都有翔实介绍,笔者今年在沪应邀出席德国Wieland举办的技术研讨会,聆听专家报告后深刻感悟到;工艺性能是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材料冲压、压接、折弯、缠绕等工艺性能比延伸率更重要,我国在这方面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
3.8 质量一致性
连接器接触件铜材同批次、不同批次、不同温度环境和长时间使用后的质量一致性,是保证连接器接触件稳定可靠使用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内容。国产接触件铜材和进口同类材料质量一致性差距明显。由于国产接触件铜材质量不稳定影响可靠使用,往往成为许多用户改选进口连接器接触件材料的缘由。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铜带、丝生产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为研究接触件铜材产品质量一致性提供了契机。但目前我国还很少有单位和个人能静下心来,专致于接触件铜材产品质量一致性在线监测数据积累和分析。
4 “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意义
2022年工信部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学东院士有关制造业产业链创新专题报告中指出:制造业由“制造”转型为“创造”大国有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质量品牌、制造方式、供应链和体制机制六大指标(图7)[4]。
图7 产业由“制造”转型为“创造”大国考核评估六大指标
根据以上六大指标考核内容,对照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铜材长期依赖进口现状,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研发投入少、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应用基础研究薄弱;质量效益指数低、缺乏世界著名品牌;制造方式没有做到绿色、智能;供应链不能自主可控和产业质量体系还很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连接器产业由“制造”转型为“创造”大国目标的实现。
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4.0中国版[中国制造2025年]指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提升质量的瓶颈。为此,决定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要求各地持续提升“四基”能力,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推动“四基”创新发展。
明年是实施“工业4.0中国版”的收官之年,作为生产高可靠连接器关键基础材料的接触件铜材对外依存度仍很高。以铍铜为例,目前世界先进铍铜生产厂一般年产超1000吨,美国Brusnllmen达10000吨/年,日本NGK达3000吨/年。我国每年接触件铍铜用量约3100吨,而产量仅400吨,每年进口约2700吨。虽近年来国产接触件铍铜产量和需求增长很快,但高性能、高质量铍铜带、丝生产能力依然落后,供需缺口巨大。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人们在充分理解基础材料对保证连接器接触件品质重要性同时,越来越认识到替代进口的紧迫性。面对风云变幻复杂的国际形势,现在国外著名品牌供应商,已开始对我国用于制作高密度、小型化连接器弹性接触件的特薄带材和特细丝材采取限制管控措施,暂时都面临着断链风险。故从战略发展分析,“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和芯片一样,是国家核心技术,也是—个国家强大具有实力的象征。强国必须从关键基础材料抓起,它是一项耗资巨大、见效慢,但意义不亚于飞船、商飞、高铁的国家系统工程。
5“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难点
5.1 自主创新难
回眸我国连接器产业发展历程可知;绝大多数连接器产品都根据国外标准仿制。设计选用的接触件铜材,引用国外产品标准规定的接触件材料牌号。建国初期引用前苏联牌号,改革开放后又转向引用美国、欧洲和日本牌号。国家对接触件铜材科研投入少,应用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我国比发达国家晚发展数十年,发达国家创新成果受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使我们自主创新很难。发达国家许多著名品牌铜材在我国销售或实现本土化生产,给我国铜加工企业和连接器企业联合开展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卡脖子”关键接触铜件新材料研究,要在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实际应用中有所作为。一定要研究国内外接触件铜材发展历史“知不可为”,避免重蹈覆辙。我们能想到的,前人几乎都想到。前人做不成的,我们也很难做成。
5.2横向合作难
随着国家“互联网+”“强基工程”“智能制造”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为接触件铜材产业构筑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合作开展新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良机。近年来洛铜、春雷、慱威、斯瑞、兴业盛泰、兴敖达和金江等铜加工骨干企业为实现替代进口目标,瞄准航空、航天、通讯等高端应用领域紧缺的高强度、高电导、高精度的接触件铜材,和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等连接器龙头企业、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以实现替代进口同类接触件铜材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应用基础研究,开展铍铜、钛铜、镍硅铜、镍钴硅铜、铬锆铜、铁铜和碲铜等系列合金熔铸、轧制、热处理、精整等工艺攻关,取得了许多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生产成果。部分铜合金带、丝材替代进口,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但接触件铜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受体制和利益束缚,要组建横向接触件铜材产业应用研究联盟,共享应用研究成果。特别是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可回收的接触件铜材工业3.0和工业4.0生产,仍任重道远。
5.3质量管理难
接触件铜材产业质量体系很不完善,行业层面缺乏人才去研究产业质量体系和可靠性系统工程建设。缺乏国家层面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四大质量基础设施,对“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产业合作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新材料研究和制定行业标准等活动的技术支撑。完全靠“创新需求由市场提出、创新主体由市场选择、创新成果由市场验证”的管理模式,造成产业内部无序竞争激烈、产品质量难以监管和国家资源极大浪费。
5.4系统集成难
接触件铜材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生产接触件铜材的中小型民企,重复引进国外先进或二手工艺装备,在国外现行接触件铜合金牌号标准成分基础上搞所谓“微创新”,并冠以各自企业标准牌号,生产大量类同、质量水平差异不大的接触件铜材。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导致产业质量标准管理混乱和用户选用不便。要调整产业结构、系统集成,形成针对“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氛围十分困难。
5.5材料替代难
改革开放后国外著名品牌接触件铜材代理销售商纷纷占领市场,高可靠连接器生产企业能便捷采购到性价比可接受的进口接触件铜材。特别是为确保航天、航空系统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经多次试验成功的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商用飞机、军用飞机等系统工程型号配套连接器,作为定型产品,原设计接触件已选用国外著名品牌铜材,不允许轻易更改关键零件原材料。加上国产接触件铜材品质与进口存在差距,材料品种、规格、数量等往往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等因素,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很难实现替代进口。
6 实现“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的具体举措
为保障我国高可靠连接器产业安全,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接触件铜材产业链供应链,防止“关键时刻掉链子”。通过以上梳理分析接触件铜材产业链现状和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实现“卡脖子”关键铜材替代进口目标采取的具体举措:
6.1组织开展接触件铜材产业链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
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组织开展2024年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总体要求通过龙头企业发布产业技术创新和配套需求,中小企业“揭榜”攻关,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自愿基于市场原则合作,助力大企业精准对接更多未进入供应商体系的协同创新伙伴,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创新需求由市场提出、创新主体由市场选择、创新成果由市场验证,攻克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形成一批融通创新成果,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5]。
为实现高端应用领域连接器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目标,建议根据上述通知精神,组织开展接触件铜材产业链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动员连接器龙头企业提出拟请中小企业“揭榜”攻关的“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创新需求,发榜龙头企业根据“揭榜”企业团队水平、研发能力、攻关方案与需求匹配度等组织遴选,每项需求选择1-2家“揭榜”企业。由大企业与“揭榜”中小企业自主确立合作关系。这是连接器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组织开展“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产业链系统集成创新的探索和践行。
6.2 创建“接触件铜材区域性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群认定标准(2022年版)指出:区域性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工作的中坚力量,促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可以更好下沉高水平服务资源,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各种产业资源快速流动,放大产业协作效应,将集群嵌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体系中,从而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卡位”“补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铜加工企业的密集地区,除拥有众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龙头企业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从事接触件铜材研制生产的中小企业。建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危及产业安全的“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不能一味追求“创新需求由市场提出、创新主体由市场选择、创新成果由市场验证”。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政府应主动干预,并有所作为。政府应指导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或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形成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铜材地区集群。逐步形成接触件铜材以“应用为导向”的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可回收生产”。这是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集成创新”“提高新质生产力”必须破解难题。
6.3 举办“接触件用铜材产品质量一致性团体赛”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指出:要推动形成各方积极参与的团体赛模式。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调动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工业控制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和“团体赛”模式。
企业产品要争创“世界一流品牌”,争当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必须首先从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抓起,必须深刻理解与发达国家同类连接器产品接触件质量存在差距的根源。建议以解决“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为切入点。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信部电子四院、五所等标准和质检第三方组织举办“接触件铜材产品质量一致性”团体赛。接触件铜材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成效的上下游企业都可报名参加。 可由不涉参与方利益的专家组成评委会,以NGK等世界一流品牌同类接触件产品质量标准为标杆,按评判标准给各参与单位评分和评价。参赛过程可单线联系不公开。
6.4 修改“接触件铜材质量检验标准”
现在国家技术监督局执行的国家标准是接触件产品功能性合格的入行门槛最低标准。地区(行业)团体标准要求往往高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兼顾发展中国家现状,还不是全球行业最高标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才是行业最高标准。
目前部分铜加工企业还停留于满足材料理化性能是否合格的低水平监管阶段。要实现“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和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标准”奋斗目标,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在政府主管部委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下,通过“政、产、学、研、用、金”结合,加强“卡脖子”关键接触件铜材基础标准研究,充分利用接触件铜材产业链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数据,通过“线上+线下”“企业+院所”数据互联互通,建立能和接触件铜材数字化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相适应的尺寸偏差、表面质量、粗糙度、晶粒度等实时监测数据规程。充分利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有用信息,通过网联化建立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定时(或事后抽检,发现问题再100%筛选)的新型接触件铜材质量检验标准。
6.5 创建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铜材应用研究和生产基地
为夯实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破解连接器“卡脖子”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高难题,做到供应链“自主可控”和优化,满足企业工艺研发、设计到运行过程中的低碳需求,降低物流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实现“多、快、好、省”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和配送 。应借鉴瑞士等发达国家接触件技术集成创新的成功经验,在国家主管部门领导和监管下,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原有生产组织方式,在接触件铜材产业链上建立联合创新的合作机制,整合我国航空、航天、军用等高可靠连接器接触件先进的设计,优质的接触件材料,杰出的精细加工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等资源,组建一个能为全国各行业高可靠连接器生产企业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高度技术集成的接触件铜材应用研究和生产基地。
参 考 文 献
[1] 德国Wieland 连接器用铜带产品说明书 2024年
[2] 杨奋为 高可靠电连接器接触件材料的联合创新研讨 2013年第三届电接插元件及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3] 高导电高性能铜合金产品样本 昆山联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022年
[4] 连接器与开关信息 中国电科40所信标中心 2023年第1期
[5] 连接器与开关信息 中国电科40所信标中心 2024年第4期
[6] 连接器与开关信息 中国电科40所信标中心 2022年第5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深连协2024年泰国考察交流活动完满结束
2025.01.17-09:32 ● -
IOTE物联网展与MWC相互携手,探索移动物联新边界!
2025.01.16-14:44 ● -
超预期!磁性元器件行业普及性培训班满意度指数87%
2025.01.07-10:15 ● -
中国磁性元器件产业联盟第二期2024年磁性元器件行业普及性培训班圆满举办
2025.01.07-09:53 ● -
协会商务考察团参访会员单位——伊戈尔电气(泰国)有限公司
2025.01.07-09:34 ● -
关于联合国金证券举办企业股权融资与合规培训班的通知
2025.01.03-15:56 ● -
聚焦细分赛道,拥抱市场机遇:Big-Bit 2024半导体会议回顾与2025会议计划预告
2024.12.23-13:56 ● -
电子变压器如何驱动DAB电路在新能源领域革新
2024.12.20-18:21 ● -
磁性元器件变比如何影响LLC电路的高效特性
2024.12.19-17:39 ● -
“2024年度(第十七届)华强电子网优质供应商&电子元器件行业优秀国产品牌评选”进入公众投票阶段
2024.12.13-16:53 ●